“陛下慎重!”</p>
就当一名御林军,推着吕本,随着宋忠要去执行朱标的命令时,一道低沉,压抑,甚至有一丝丝‘威胁’意味的声音突然想起。</p>
吕本、宋忠转头。</p>
其他人,也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寻去。</p>
只见,蓝玉满脸漆黑,神态却无比坚硬的看着朱标。</p>
说话的就是蓝玉。</p>
看着此刻的蓝玉。</p>
一时间,很多人都有种错觉,仿佛,洪武初年,那个对着先帝,都敢脸红脖子粗,讨价还价,不知死活的莽夫蓝玉回来了。</p>
咯噔!</p>
许多人心中咯噔一下。</p>
就连朱标脸色都变了变。</p>
相较于洪武初年。</p>
如今的梁国公蓝玉,熬倒了一大批,诸如徐达、汤和这些军中第一代领军人物。</p>
在军中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p>
更甚,蓝玉控制的北境军,可有着高达十五万的精锐!</p>
现在的蓝玉,如果像洪武初年。</p>
别说新皇没办法和先帝相比。</p>
就算是先帝,也得强烈忌惮!</p>
蓝玉深吸一口气,抱拳道:“陛下听听城外百姓的呼声,仔细听听。一旦燕王被朝廷押入诏狱的消息传出,陛下试想一下,会发生什么事?”</p>
在他看来。</p>
皇帝明显是输不起。</p>
恼羞成怒。</p>
做出了极为荒唐的决断!</p>
倒也能理解,面前这位皇帝,从襁褓开始,就集万千荣耀。</p>
成年后,在先帝的支持下,更是几乎成为,大明除陛下之外,另一个中心。</p>
虽然先帝当初对新皇,严格要求。</p>
父子间治国理念不同。</p>
给新皇很大压力。</p>
但这种来自父亲关爱造成的压力,能叫压力吗?</p>
除了来自先帝沉重父爱的压力。</p>
新皇就没有碰到任何波折。</p>
朝中所有的大臣,无论是不是东宫系,都捧着,围绕着他。</p>
反观燕王朱棣。</p>
经历了多少摔打?</p>
洪武九年,从高高在上的皇子,一落千丈,被打入尘埃,去做了农民。</p>
每日要像普通百姓,去田中辛勤劳作。</p>
洪武十三年,辽东之行为先帝寻回传国玉玺期间,又差点在二十万蒙古铁骑的合击共剿中,丧命。</p>
后来去了福建。</p>
开局也很艰难。</p>
出海后,别人只看到人家现在风光无限。</p>
可谁又认真去想过,人家踏足鸡笼屿时,在一片荒凉中,披荆斩棘,建设迁民安置点,迁徙百姓的艰难。</p>
……</p>
相较之下。</p>
当今陛下,从小到大,从出生起,就几乎是沐浴在荣耀中。</p>
可如今,谋划布局二十年的收官之作。</p>
却被打的体无完肤。</p>
从未经过摔打的皇帝。</p>
显然根本不能接受这一切,进而连最起码得理智都丧失了。</p>
现在,反对战争的冲霄呐喊中,都隐约听到了昏君的声音。</p>
试想一下,一旦把朱老四押入诏狱的消息传开。</p>
恐怕,昏君的声浪,就会成为主流声音吧?</p>
他说到底,看似为了救燕王朱棣,终究还是忠言逆耳,为了皇帝。</p>
……</p>
朱标也绝非傻子,作为一个聪明人,自然听懂了蓝玉的言外之意。</p>
‘会吗?朕将老四下诏狱,天下百姓,就会将朕视为昏君吗?朕做这一切,还不是为了大明!为了中原!’</p>
所有人都看着朱标。</p>
而朱标此刻,则在衡量,蓝玉的推断,到底有无可能发生。</p>
朝臣们,其实也在权衡。</p>
蓝玉的暗示,他们也听懂了。</p>
他们也不是没听到,夹杂在反战声浪中,弱小的昏君声。</p>
胡惟庸深深看了眼蓝玉,眼底闪过一抹忌惮。</p>
现在的蓝玉。</p>
让他都感到一丝威胁。</p>
当即,跨列而出,抱拳躬身:“陛下,千金子不立垂堂,局势混乱,臣请陛下先行回宫,一切等回宫再做决断也不迟,如今,我大明百姓,均都敌视,燕华海军咄咄逼人,高呼反战,燕华海军也明显受民意震慑,不敢有所举动,我朝舰队无恙,陛下已无需以身犯险,若是燕华海军,再敢善起战端,我金陵百万子民,即便手无缚鸡之力,也必将人人跳入秦淮河,堵塞河道,掩埋其战舰……”</p>
胡惟庸侃侃而谈。</p>
就是保守派,听了胡惟庸这番话,都忍不住唇角抽搐。</p>
他们现在才明白。</p>
为何人家胡惟庸,混的这么好。</p>
全凭这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嘴啊!</p>
‘我大明百姓,均都敌视燕华海军咄咄逼人,高呼反战……’</p>
真是这样吗?</p>
总之,大家伙儿听的都害臊。</p>
百姓的反战,分明主要是冲着朝廷这边。</p>
硬生生被这位昔日的胡相,说成了燕华不得民心,百姓厌恶。</p>
当然,这也给了皇帝台阶下。</p>
恐怕,用不了多久,这位胡相,就要复起了!</p>
朱标因蓝玉一番话,难堪的脸色,渐渐缓和,主动承认道:“方才,是朕过于情绪化了,此事,的确需从长计议。”</p>
“胡惟庸,你与朕同车。”</p>
“遵命!”胡惟庸心中激动窃喜。</p>
其实他何尝不想皇帝,把朱四郎下昭狱。</p>
可蓝玉开口后,皇帝明显冷静下来,开始犹豫权衡。</p>
他就知道,事不可为了。</p>
既然如此,当然要尽可能利益最大化了。</p>
于是,他就主动站出来,给皇帝找台阶。</p>
如此,便是简在帝心!</p>
当初,他就是如此,得朱皇帝青睐。</p>
义帝韩林儿,就是他揣摩准了朱皇帝的心思,所以,由他开口,提点廖永忠,杀了义帝韩林儿。</p>
也恰是此事,让他明面上受到了朱皇帝的责罚,可赢得了帝心。</p>
从此开启了平步青云之路。</p>
众人跟着朱标下城楼。</p>
目视胡惟庸跟着朱标登上御驾,神色各有不同。</p>
方孝孺和蓝玉,不约而同坐上了同一辆马车。</p>
方孝孺看着前面御驾,又看向蓝玉,叹气:“梁国公,今天你这番话,虽然让陛下冷静下来,却也……却也……”</p>
恐怕,在陛下心中留下了疙瘩。</p>
陛下宽宏大度也的确宽宏大度。</p>
可他作为,从东宫时期,就跟随在陛下身边的人,很清楚,陛下在某些方面,胸怀其实很狭窄。</p>
蓝玉苦笑,随即摆手:“无妨,皇帝身边,总得有类似我这么一个,在关键时候,说些忠言逆耳之言的人,你们不合适。”</p>
“何况,此事了后,我会马上离京,往后,如果可能得话,我会尽可能少回朝。”</p>
“倒是你们,胡惟庸这个人……”</p>
略微犹豫,蓝玉满脸复杂看着方孝孺,“你们可能斗不过胡惟庸,这个人,奸猾狡诈,或许,只有燕王才能斗得过此人。”</p>
方孝孺闻言,下意识,又看向前面御驾。</p>
“胡惟庸,难道朕做错了吗?朕做这一切,还不都是为了大明,为了中原,为何,那些百姓,会如此待朕!”</p>
朱标情绪有些激动质问。</p>
胡惟庸一副认真倾听模样,心中则暗笑腹诽:陛下,你做这一切,为了你自己更多吧?</p>
其实,即便站在朱棣的对立面。</p>
即便恨不得,马上将朱四郎碎尸万段。</p>
他也不得不承认。</p>
如果大明能搞好和燕华的关系。</p>
朱四郎一定会不留余力,倾力支持大明革新,支持大明工业化。</p>
新皇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打着为了大明,为了中原的幌子,为了自己罢了。</p>
新皇渴望证明,朱家皇子中,他是最优秀的!</p>
皇帝之所以能把这一切,绑定为为了大明,为了中原。</p>
说到底,是因为他是皇帝。</p>
大明是他家的。</p>
为了他自己,某种程度,也是为了大明、为了中原,就能说得通。</p>
他肯定不会指出这些。</p>
首先,说出来,新皇没面子,会记恨他。</p>
其次,他们要对付朱四郎,不就是利用皇帝这一点自私欲吗?</p>
皇帝若是没有这一点,自己不愿意承认的自私欲,大明和燕华的关系,皇帝和朱四郎的关系,也不会走到这一步。</p>
“陛下的一片苦心,臣等都明白。”朱标话落,胡惟庸马上开口宽慰附和:“百姓之所以不分黑白,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等见识,他们被燕王过去的一点小恩小惠收买。”</p>
“而且,我朝先帝主政期间,也纵容燕华在我朝,各种潜移默化的宣传。”</p>
“臣以为,此时,陛下不妨暂且退让一步,卧薪尝胆同时,重塑我朝子民的舆论氛围。”</p>
其实,今天百万百姓反战呐喊。</p>
给他的冲击也十分强烈。</p>
他的内心,绝非表现的这般平静。</p>
这件事,也让他意识到,想要杀朱四郎,打垮燕华,没那么简单。</p>
必须先重塑大明的舆论!</p>
“陛下若是咽不下这口气,朝廷可以干涉占城、南朝内乱,臣认为,燕华一定会插手此事。”</p>
“详细说说。”朱标有些意动。</p>
胡惟庸暗暗得意,他又摸准了新皇的脉搏。</p>
果然,新皇吃了这么大的亏,颜面尽失,又受制于形势所迫,无法对朱四郎做些什么,找回面子的情况下。</p>
听闻他的建议后,想从其他方面,找回面子。</p>
这就是他所期待的。</p>
这次杀不了朱四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p>
毕竟,连蓝玉这位皇帝妻舅都反对。</p>
何况,那些一直保持沉默的藩王呢?</p>
可必须要让燕华和大明的关系更加糟糕。</p>
加深新皇和朱四郎之间的仇怨。</p>
……</p>
“陛下,占城和南朝是我朝的藩属,其王室统治受到威胁,我朝干涉,不但可以向周边邦国,展示我朝的威慑力,影响力。”</p>
“同时,一旦燕华插手,我朝也可以从军事上,挽回此番失败造成的威慑力、影响力削减。”</p>
“是,我朝海军比不上燕华海军,这是事实,可陆军呢?”</p>
“一旦燕华插手占城、南朝,我朝不妨在东南次大陆,和燕华在陆地上,比一比陆军!”</p>
“击败燕华,从而压制燕华,对周边邦国,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p>
他不信,陆军比不上燕华!</p>
朱标若有所思。</p>
……</p>
于此同时。</p>
朱樉、朱棡则直奔会同馆。</p>
书房。</p>
朱樉满脸感慨:“老四,你是没看到,今天百万百姓,高呼反战的场景,太壮观,太震慑人心了,以前,你总说对百姓好点,给百姓多些政经利益,说实话,二哥虽然支持,可并不怎么重视,直到今天……”</p>
他才真正明白,那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p>
朱棣看到此事,给朱樉如此大触动,不由笑了。</p>
他很清楚。</p>
此事,一定会对二哥的价值观,产生前所未有的正向促进作用。</p>
朱樉说到最后,忧心忡忡看着朱棣,“大哥今天有些失去理智了,竟然下令,要把你下诏狱,老四,现在的局势,已经很危险了,真的不用二哥,传令姚广孝吗?”</p>
朱棣脸上笑容消失。</p>
说实话,他虽然做了最坏打算。</p>
但他也没有想到,大哥差点就下定决心,直接对他动手。</p>
权衡片刻后,摇头道:“二哥、三哥,再等等,我还有一张底牌没打出去,相较于我的底牌,你们这张牌一旦打出去,就真的覆水难收了。”</p>
姚广孝一旦收到命令起兵。</p>
就是藩王无令调兵了。</p>
还是直逼金陵。</p>
这张牌,就是一张有进无退的牌。</p>
一旦打出去。</p>
那就只能把大哥拉下马!</p>
他并不想走这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