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战略已定镇寿春(1 / 2)

三国之问鼎天下 林半峰 1140 字 10个月前

?

对于荆州或者襄阳的大部分官员来说,并不知道淮河战役的准备,已经不知不觉的在他们眼皮低下展开了。周瑜和张昭等江东文武在二月初便离开了襄阳,赶回江东,黄忠因镇守寿春之故,压根就没有来。

一袋袋粮食从粮仓中运到城南的码头上,再装入大大小小的船只里,凑成一支船队之后便起碇,顺汉江而下。炮车营的装备拆解成各种各样的零件,也通过水军的战船往江东运去。除此之外,荆州军各部都未接到调令,每日除了训练便是训练,而那些中下级军官,还得隔三差五的去军学中听课。

春耕已在城外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带着土腥味的泥土被铁犁深深地翻出,拉犁的耕牛摇晃着尾巴,不时“哞哞”地叫着,打着赤脚光着腿的农夫,神情专注,只有在回头看那一道道犁过的田地时,脸上才会浮现出满足的笑容。春日的阳光暖洋洋的,汗水滴入了脚下的土地,年轻力壮的汉子用铁锹拍打着田垅,有的人在上面用力踩着,好让田垅更加结实,不至于在放水泡田的时候垮塌。

城内的集市中,市令正带着两个小吏收税,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得几乎难以走动,肩上挑的、背上背的,手里提的各种各样的涤、背篓、竹筐里装满了货物或活物。鸡鸭乱叫,猪粪味混着人体的汗味令人头晕目眩。

来自益州的盐商们大多趾高气昂,在集市两侧的酒楼中推杯换盏,他们多是益州的世家大族,虽然盐税很高,但长途贩运的利润依旧让这些人不辞辛劳的远行至此,和江东所产的海盐相比,出自盐井的益州盐不但品质好,价格也相对便宜。

襄阳城内共有两个集市,东西相向,中间隔着宽阔的大街,东市都是大宗买卖,盐铁布帛、骡马粮食等。西市则是零散生意,但种类之丰富,货物之充足,也不但吸引了全城百姓,更使得周围地区的许多人都以到西市购物为大事。

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整个集市喧闹得令人头疼,然而刘琮在附近的酒楼上看着这一切,却颇感有趣。他听说在江陵的集市,比起这里还要繁华,毕竟那里才是长江枢纽,不过能在襄阳城中感受到这种商业活力,刘琮还是非常满意的nAd1(

而且刘琮有一个很有趣的发现,那就是集市内有许多年轻人,从穿着打扮上来看,他们或许并不富裕,但至少有了消费的能力,这说明了他们在经济上至少开始**,并逐渐脱离了大家庭。这些人大多是城内各种作坊的小工,而且很可能是从各种实学中走出来的,除了那些加入荆州军,成为各部军械营、匠作营的匠师,或是医护营的医助官、护兵之外,实学中出来的大部分人,就成为了各个作坊中的主力。

他们能写会算,干活也是个顶个的好手,到哪儿都是极受欢迎的。

刘琮并没有奢望产生什么市民阶层,他知道在这个时代是绝不可能的,但至少可以让这些人发挥更多的聪明才智,而不都是圈在土地里当农民。毕竟荆州的土地再多,也总有个限制。

通过这半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刘琮对于荆州算是比较放心了。无论是蒯越文聘等世家大族也好,还是魏延、王粲等新兴势力也罢,目前看来还没有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别苗头的迹象。文武之间相处总体而言还算融洽,就连魏延也没像历史上那样口碑不好。官学和实学,也就是老百姓口中平学之间也因为没有切身的利益冲突而和平相处着,就算再顽固的老儒生,也总得住房子吃饭吧?人家平学出来的学徒不就是为你们服务的么?

固然集市内还有许多坑蒙拐骗之徒,也有不少沿街乞讨的乞丐,但这又如何呢?刘琮从来没有想过要建立一个人人有饭吃,个个都向善的乌托邦,他知道自己身处何时,所在何地。

能够让治下百姓大部分吃上饭,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至少刘琮是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