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俊安慰媳妇:“别着急,我问问我妈,她这两年没少挣钱,我觉得咱这也是为了干正事,妈一准能借给咱。”</p>
他还不想把话说得太死,万一大话放出去了,到时候老妈借不了那么多就麻烦了,其实秦凤兰也以为小儿子夫妇俩最多存了五六百块,已经想好了借给他们一千多。</p>
相比沈建设、李国俊这两个小家庭来说,卓云峰和李玉莲两口子的经济状况就要宽松多了,也可以说他们是承包责任制最大的受益者。</p>
原来的情况正好相反,因为他们不是双职工,李玉莲作为家属没有工资,经济条件肯定比不上双职工家庭的沈建设和李国俊。</p>
可这特别勤劳又不怕吃苦的两口子,先是承包羊群、鸡圈,又养鸭子、承包麦地,这三年腰包着实厚了起来,每年都增加一千来块的积累,俨然成了这个大家庭里最有底气的小两口。</p>
秦凤兰从团部回去后,召集老伴和大儿子、大儿媳妇,把大女儿提出的买商铺的事情一说,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p>
李正发难以置信,几乎有点结结巴巴地问:“啥?你说,说咱们还敢,敢在省城买铺面?”</p>
“不在省城买,难道在你家这个边远的前进团场买不成?”秦凤兰没好气的怼了老伴一句。</p>
卓云峰也有点懵,问李玉莲:“你也跟着去了省城,我咋只听你说了云秀家买院子的事,没说大姐和建华哥还想买铺面呀?”</p>
李玉莲一开始也没转过弯来,这会儿想想,觉得可能是大姑姐在那没来及说,她不是到屯纺去办事了嘛。</p>
她现在对大姑姐是一万个佩服,赶紧解释说:“反正大姐的眼光我是相信的,她要是看准了能行的事,那就一定能行。”</p>
秦凤兰对大儿媳妇的表现很满意,这孩子虽然没上过几年学,但朴实、善良、勤快,也知道好歹。</p>
她便把卓云乔给她和李国俊说过的话转述了一遍,一边说还一边解释,生怕老伴和大儿子这两个榆木疙瘩理解不了。</p>
李玉莲是在场四人当中唯一去过自强服装店的,自认为很有发言权,便接过婆婆的话头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大姐在百货大楼旁边找了一个裁缝店代卖咱们做的衣服,那个裁缝是残疾人,可是人家在那都能把生意做得走。”</p>
“这说明啥?说明去那里买东西的人多,我记得附近就没有哪间门面是关着的,不是卖吃的,就是卖穿的,逛的人可多了。”</p>
剩下三个人面面相觑,李正发自从刚来大西北路过齐市,二十几年再也没去过,秦凤兰最近一次去齐市也是那年回去接卓云乔姐弟来,所以他们完全没有发言权。</p>
对比之下李玉莲顿时有了自信,接着说:“我看大姐说得没错,说不定五年内租金就会涨,就算不涨,过上五年那个铺面就归咱们了,以后的租金都是净赚的,你们说,咋会划不来?”</p>
李正发有所疑虑,吞吞吐吐地说:“这我信,不过,会不会被……”</p>
他左手做了个揪住羊尾巴的动作,右手比划出剪刀形状“咔嚓”了一下,很明显,害怕被割资本主义尾巴。</p>
(/14030/14030679/2637358.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