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子殿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4章 月亮山的牯脏节:神秘苗寨的祭典传奇,奇异乡村,玩子殿下,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牯脏节的氛围愈发浓烈,加两村热闹非凡。芦笙声此起彼伏,全村男女盛装迎接各地来客。我作为省城来的客人,受到热情款待。在村口,我品尝了苗族的刀头肉,喝了拦路酒,随后乡干部以政府名义给“牯脏头”送礼,表达关怀。

芦笙队在“牯脏头”王老年家前欢舞后,转至场坝。王老年43岁,妻子38岁,上有70岁老母,下有两男两女,家庭幸福美满。成为“牯脏头”需经严格考验,王老年身体康健,得以担当此任。鬼师在祭祀前念诵祖先名字,长达两小时,其超凡记忆力令人惊叹。23时左右,铜鼓敲响,鼓声终日不绝。据说加两村原有12个铜鼓,现仅存8个,其余4个被卖到台湾,每个售价数千块。

祭祀仪式上,人们献上以糯米为主,搭配鱼、肉、牛角酒的祭品,置于场坝中央。鬼师庄重念诵祖先名字,告知节日来临,恭请祖先享用祭品。半小时后,祭祀结束,众人呐喊,取回祭品,芦笙再度吹响,回荡山谷。

我来到杨老六家,他在加两村算有钱人,因仪表堂堂,有“九十九”的外号,意为有99个情人。杨老六兄弟三人各自养牛,准备祭祖,他们认为苗族十年杀一头牛,相比汉族每年杀猪,并不浪费。他家有一面约200年历史的铜鼓,做工精致,鼓面有13颗星。关于铜鼓,我与他交流时发现语言障碍带来的文化隔阂,虽努力探寻铜鼓在苗语中的原始意义,却难以深入。杨老六还告知,村里原有更多铜鼓,部分因台湾商人高价收购而流失,1800元对月亮山苗民而言是笔巨款,在生存面前,文物保护也显得艰难。

我了解到,牯脏节本义为祭鼓节,最初祭木鼓,后有铜鼓。汉人对“牯脏节”的称呼存在误解,“牯”与祭祖牺牲相关,“脏”字含义不明,但节日真正意义是祭祖,通过缅怀祖先加强族群凝聚力,孕育新的生命欢乐。杨老六家来了众多客人,约100多个,客人带来糯米、鸡鸭,住到杀牛后才离开。杨老六家准备了两头猪,仍担心肉不够,因节日期间只吃肉不准吃菜。他家上次过牯脏节是47年前,此次因有人患病,鬼师打卦安排在今年。并非所有人家都参与,潘老寿、潘老住、韦老搞三户未参与,原因各异,有的不信鬼师,有的因穷。

吃牯脏期间,打铜鼓也有讲究。杨老六与妻子配合默契,一人击鼓,一人用木桶送风,鼓声通过木桶产生回响,传得悠远。杨老六说,击鼓次数随意,勤快些祖先会高兴。整个下午,加两村鼓声不断,芦笙队“转寨”,直到傍晚才停歇。

节祭余韵,感悟万千

从杨老六家出来,我准备返回乡政府,途中遇见抬大猪的客人,说是潘老牛家的亲戚。下山时,我听到有人唱着榕江地方山歌调的汉词,虽曲调欢快却略显单调,而芦笙声仍在山间回荡,诉说着节日的余韵。

在月亮山加两村的这段经历,让我深入领略了苗族牯脏节的神秘与庄重,看到了苗寨生活的质朴与艰辛,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里的山水、人物、习俗,都成为我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也为我的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珍贵而生动的素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修仙,从凶宅试睡员开始

青色橄榄

我其实没想重生啊

飞天神猫

济公奇

独人

破无垠

老硬

兽世好孕:小娇兔深陷大佬雄竞场

赏月海

顶级贵女的炮灰逆袭

晨遇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