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绝望的周瑜,北上九江(1 / 2)

秦瑱刘备曹操 鲸二歌 2509 字 1个月前

在古代战争之中,水平差不多,常年交手的两个人,是很难分出胜负的。</p>

因为交通水平和战斗方式的不同,使得这个时代的战法偏于固化。</p>

一旦摸清楚了对方的套路,那基本上很难再战术上得到决定性胜利,最出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p>

在战争初期,诸葛亮能凭借对方的不了解,获取战术上的优势。</p>

可在战争中期,随着司马懿摸清楚了诸葛亮的套路,采取战略守势,一般计策就再难生效。</p>

现在的周瑜和秦瑱就处于这样一种状况,经历多次失败之后,周瑜摸清楚了秦瑱的路数。</p>

在周瑜看来,秦瑱这个人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其人从来不按套路出牌。</p>

之前寿春之战如是,最近的繁昌之战也是,秦瑱压根不会按照对方预想的既定方向行事!</p>

相反,秦瑱历来施展的计策,都是在看穿了对面计策的基础上加以利用。</p>

这就会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明明自己的计策很顺利,一切都如预想行事,但最终还是会被秦瑱反败为胜。</p>

所以此时面对刘备军突然撤军的举动,周瑜顿时陷入了疑惑之中。</p>

显然,现在刘备突然撤军不符合当前的态势,也不符合刘备军的利益。</p>

那刘备现在为什么准备强攻到了一半,就突然选择退兵呢?</p>

首先,可以排除吕布出兵导致刘备撤退的可能性!</p>

因为从时间上来算,他们派出使者北上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天。</p>

使者从吴郡经过海陆至徐州,再从徐州转道下邳,路上起码要消耗半个月以上。</p>

即便吕布出兵,消息也不可能如此之快的传到刘备军中。</p>

其次,可以排除刘备准备修兵止战的可能性!</p>

现在气候开始逐渐转冷,但还没到不能攻城的地步,刘备没必要现在止战!</p>

除去这两点可能性以外,几乎可以肯定,有什么理由让刘备不得不突然撤军。</p>

关于这个理由的猜想,周瑜也想到了两种可能!</p>

第一种可能是刘备前来潥阳,压根就是秦瑱的计策。</p>

他们来到潥阳,是为了让孙策放松警惕,现在掉头要打孙策一个措手不及。</p>

第二种可能是秦瑱看攻城不成,施展的欲擒故纵之计!</p>

这一招秦瑱不是没用过,之前在寿春秦瑱就曾经假装引水来灌,必得纪灵不得不出兵。</p>

在这两种可能之下,他出兵追击导致的结局将会截然相反。</p>

前者他出兵尾随而去,会有奇效,可以趁其不备,奇袭而破之。</p>

后者他出兵尾随,那多半要损兵折将,秦瑱等的就是他出城一战!</p>

虑及此处,周瑜站起来背着手来回踱步,脸上神色无比纠结。</p>

徐逸看着周瑜这般模样,一时也是犹豫道:</p>

“若是都督不愿追击,我等便紧守城池即可,何须这般为难?”</p>

“末将这就去传令,喝令诸将不得追击!”</p>

“且慢,待我思虑片刻再行决定!”</p>

徐逸话音刚落,周瑜便出声阻止,因为他又想到了一个可能性。</p>

秦瑱如此行动,会不会是察觉到了他们想要联系吕布进行攻击?</p>

现在撤军,是不是在试探他有没有派出使者联系吕布?</p>

如果是这个目的的话,他就必须出兵尝试追击,不能让秦瑱察觉异常!</p>

秦瑱这个人心细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也许一个小小疑点,就会让秦瑱发现他们的全盘策略!</p>

如此想了一会儿,他猛地脚步一顿,沉声道:</p>

“速速派出信使知会主公,刘备军已然撤军!”</p>

“务必谨防刘备回军突袭宛陵!”</p>

“另外,即刻孙暠将军令所部追击敌军兵马。”</p>

“务必多派探子探查,不管敌军有何异常,皆来报我。”</p>

“一旦发现敌军有回军迹象,立即返回城内!”</p>

“另派遣五百兵马,出城烧毁敌军营寨,不得留下任何攻城器械。”</p>

随着他一声令下,徐逸即可调兵遣将,朝着刘备后方派出了追兵。</p>

可以说,为了保证自己的战略顺利实施,即便刘备有其他目的,这个风险他也必须承受。</p>

潥阳出兵的消息,自然没有瞒过刘备留下的探子。</p>

这边周瑜刚一出兵,探子便朝着刘备大军赶去,及至傍晚时分,终于赶到了刘备军中。</p>

听着周瑜主动出兵追击,刘备便大为欣喜,忙对秦瑱道:</p>

“看来军师此番却是过虑矣,周瑜并未一心死守。”</p>

“而今兵马仅有数千,尚且敢出兵三千来追,这岂是有心拖延时间之举?”</p>

而秦瑱闻此,则是一脸沉思之色,心想莫非是他猜错了?</p>

可他的猜想可能错,直觉却错不了。</p>

现在江东想要翻身,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助外援。</p>

孙策或许因为自尊不会求助吕布,但周瑜不会!</p>

周瑜其人雅量高致,战略眼光长远,不会因为之前吕布坑过他们就放弃这个策略。</p>

如此想了一会儿,他便将目光移向了诸葛亮道:</p>

“不知孔明意下如何,周瑜可有此意?”</p>

诸葛亮闻之,也思考了一会儿,方才笑道:</p>

“实则学生之意与先生相似,周公瑾此番坚守之策,颇为不合常理。”</p>

“但周公瑾行事缜密,以此计难以试探其真意。”</p>

“依学生之见,探周瑜,不如探敌军追击兵马。”</p>

“只需探出这支是否真来追击,便知周瑜意在何处。”</p>

“眼下天色即将入夜,我军不妨就此休整,埋锅造饭,敌军若是真来追击,见此必然前来试探。”</p>

“如果此军乃是周瑜为掩盖其目的,必然止步不前!”</p>

“我军或可分兵绕后,奇袭这支兵马!”</p>

“如此行事,无论敌军如何行动,皆对我军有益!”</p>

刘备听着此言,顿时点头应诺,令士兵不得扎营,直接埋锅造饭。</p>

又以陈到率领三千精锐趁机绕后准备突袭孙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