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在赢启的理解中。</p>
是天地间所有的元气,都源自同一种“太虚之炁”。</p>
这种“太虚之炁”纯粹无染,却包含着化生万物的潜能。</p>
带着这种认知,赢启开始重新感受体内的元气。</p>
他发现,当心神达到极致空灵的状态时,体内的元气会逐渐褪去各种属性,返璞归真,化作最本源的“太虚之炁”。</p>
而这种“太虚之炁”玄之又玄,看似空无一物,实则具有万物万化的可能。</p>
当心念一动,它就会分化为阴阳二气。</p>
阴气向下沉降,阳气向上升腾,形成了天地循环的基础。</p>
而当阴阳二气交汇时,又会孕育出金木水火土五种本源之气。</p>
这五种本源之气并非单独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形成了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p>
四象一成,立即在虚空中定出八个方位。</p>
这八个方位并非简单的空间区分,而是元气运行的八个关键节点。</p>
每个方位都有其特定的元气属性和运行规律。</p>
最神奇的是,当八方元气完全调和时,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天地系统。</p>
元气的运行变得无比自然,浑然天成。</p>
乾坤已立,天地可辩。</p>
赢启惊讶地发现,这种元气运转的方式,完全超出了他以往的认知。</p>
借助这个系统,他甚至能感受到冥冥中的天地妙理。</p>
可就在他准备更深入地探索这个天地系统时,发现典籍的内容到此为止。</p>
那些更深层的妙理,还藏在另外半本典籍之中。</p>
但即便如此,这种对元气本源的理解,也让赢启获益匪浅。</p>
他意识到,修炼的关键不在于积累多少元气,而在于能否返璞归真,体悟“太虚之炁”的玄妙。</p>
基于这点的理解,赢启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修炼方式。</p>
既然所有元气都源自“太虚之炁”,那么修炼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各种元气返璞归真,重回最初的状态。</p>
他先是调整心神,让自己进入一种近乎空灵的境界。</p>
在这种状态下,体内原本杂乱的元气开始自发地净化。</p>
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逐渐褪去属性,四象之力也在慢慢消融。</p>
随着心神越发空明,赢启感受到元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p>
原本各具特色的元气竟然开始相互融合,化作一种近乎透明的气息。</p>
这种气息无形无质,却又真实存在,正是“太虚之炁”的雏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