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大明一定会爆发学运!(2 / 2)

争名夺利 早餐羊奶 5629 字 7个月前

“朱四郎这个人,咱们都了解,这是个阴狠狡诈之徒,现在,这样一个人都十分谨慎,可想而知,此战的困难。”</p>

“咱们就把他,极有可能兵败的消息,以及正面战,后方游击袭扰战传扬出去,定能遏制现在这股献土献民热潮!”</p>

胡惟庸含笑点头。</p>

……</p>

翌日。</p>

一股关于朱棣此番入倭作战,极有可能兵败的消息,就传开了。</p>

“听说了吗,现在金陵城内的意见领袖又在说什么,燕王入倭帮助穷苦一方,打击贪腐倭国联军的作战,极有可能失败。”</p>

“哈哈,这些意见领袖的话你也听?还记不记得,王爷回朝助战北征过程中,这群意见领袖都预判了什么?”</p>

“这回不一样,俺觉得,这回这些人说的有板有眼,什么正面战,后方百姓游击战,一旦燕王入倭作战,就会陷入什么汪洋大海。”</p>

“对对对,俺也觉得有些道理。”</p>

……</p>

会同馆。</p>

临近过年了。</p>

朱棣一家,以及东旭一群孩子,采绿的父母兄弟,全都搬到了大明招待邦国的会同馆内。</p>

书房。</p>

“学生解缙拜见王爷。”</p>

年轻读书人,站在朱棣书案前,郑重作揖。</p>

朱棣含笑看着,这个历史上,被‘他’杀了的家伙。</p>

没想到,对方会主动来找他。</p>

“免了。”朱棣指了指旁边的椅子。</p>

解缙谢恩后,坐下。</p>

等宫中派出来的侍女,上茶离开后。</p>

朱棣指着解缙脸上的淤青,笑问:“下雪路滑,弄出来的?”</p>

解缙忙讪笑,抬手用宽大衣袖遮挡,羞于启口讪笑道:“被人打了。”</p>

哈哈……</p>

朱棣心中大笑,这家伙‘嘴贱’被打好像也合情合理。</p>

解缙瞧着朱棣难掩的笑意,顿感委屈,放下衣袖,说道:“学生替王爷辩解,被同窗打了。”</p>

朱棣微微错愕,“替我辩解?何事?”</p>

这家伙在他北征时期,倒是的确替他辩解过。</p>

他也是离开大明,回到东番后,才听妙云闲聊提及。</p>

解缙看着朱棣,询问:“王爷,正面作战,后方游击袭扰之说,王爷听说过吗?以王爷的军事能力,有破解之法吗?能打赢吗?学生就是因此事,和金陵城的一些人辩论,辩论中,谁都不服谁,最后就动手了,当然,学生也没吃亏,他们虽然人多,可受伤情况比我严重!”</p>

这家伙还真是好风骨。</p>

朱棣腹语暗笑。</p>

随即摇头道:“军事哪有十成十的把握,只要有五成机会,作为一个领兵将领,就满足发动战争的条件了,我现在最多有五成把握,你不要小看人民战争中,正面作战,配合游击战的威力……”</p>

……</p>

解缙既然找上门了。</p>

虽然不清楚对方有什么目的。</p>

但之前以及这次,都帮他说话,还挨了打,对其讲一讲人民的威力,也没什么不可。</p>

解缙听着,渐渐陷入沉思。</p>

直到朱棣说完许久后。</p>

才回神。</p>

起身,郑重一拜,作揖道:“王爷果然和其他人不一样,学生毛遂自荐,想追随王爷,并且,想跟着王爷入倭征战,不知王爷能否给学生这个机会。”</p>

毛遂自荐?</p>

这就是解缙来会同馆的目的?</p>

解缙等不到朱棣肯定答复。</p>

紧张焦急,悄悄抬头。</p>

其实,上次燕王北征他就想毛遂自荐了。</p>

可没想到,燕王直接从河北走了。</p>

后来,燕藩的各种消息传回来后,他就坐不住了,多次去迁民办事处打听。</p>

老父亲劝说阻止。</p>

前年,家中双亲相继辞世。</p>

这回他没顾虑了。</p>

刚准备迁民燕藩,新麻烦又出现了。</p>

以前的先生、同窗,甚至还有几位,有名望的太子系官员劝说他不要走。</p>

毕竟。</p>

他已经小有才名了。</p>

虽然尚未考举人,那是他不愿过早为官,想多看看四处转转,看看民间百态罢了。</p>

他若想考举人。</p>

状元不敢打包票。</p>

但榜上有名,他从不怀疑。</p>

关心他的人,说他去燕藩屈才了。</p>

太子系的官员则是不想他这样一个有了才名的人,去燕藩,给燕王增加影响力。</p>

这回,他真的打定主意了。</p>

定要去燕藩好好看看。</p>

到底是什么样的燕藩,能让一个倭国割据集团,主动献土献民!</p>

上位者,掌握权力,竟然肯让出来?</p>

数千年了。</p>

这等盛况,又出现了。</p>

不过,没有出现在中原!</p>

朱棣回神,看着解缙,提醒:“我们燕藩和大明不一样,不需要夸夸其谈的人,哪怕是才能出众,这样的人,也没有发展前途,我们更需要实干家。当官也没有机会,吆五喝六,颐指气使,你这个金陵城意见领袖,确定要追随我?”</p>

解缙唇角抽抽。</p>

意见领袖这个叫法,据说还是燕王妃率先提出来。</p>

燕王北征时期,从朱府传出来的。</p>

燕王妃评价意见领袖那番话,也被传出来了。</p>

如今,意见领袖可不是个褒义词。</p>

和乱头养望等同!</p>

解缙郑重一拜,“王爷,学生是反复思考做出的决定,学生这个年龄,做事情,已经绝非依靠冲动了。”</p>

朱棣不可置否点头,“那好,我同意了,记住了,你择贤君,而我也在择贤臣,我给你一年时间,一年之后,你瞧不上我,可以随意自如离开,而我瞧不上你,我也会直接对你说。”</p>

他不想让这家伙,再死在自己手上了。</p>

没必要。</p>

如果不合适,解缙走解缙的阳关道,他走他的独木桥。</p>

“王爷光明磊落,臣折服!”解缙郑重跪倒。</p>

他是真的佩服。</p>

朱棣起身,边往外走,边说道:“我这里,不兴跪拜这一套,首先从这一条开始学起。”</p>

解缙起身,看着朱棣爽朗丢下一句话,大步离开的背影,不由笑了,自言自语道:“如此雄主,若不追随,此生后悔!”</p>

……</p>

当晚。</p>

徐妙云一边用小脚帮朱棣搓脚,一边询问:“正面作战,后方游击战这些,你通过东宫属官,传出去,是故意的对吧?”</p>

朱棣笑笑,抓住徐妙云白嫩的小手,轻轻拍拍,“什么也瞒不了你,对,我就是故意的,这次小早川仲业突然跑来献土献民,完全不在我的设想中,这对提高咱们燕藩的文明、文化影响力当然是好事,可对于大明这边的保守派,却会产生强烈刺激。”</p>

“我把海军、海军陆战队,全都派出去稳定倭国局势,难保,一些考虑不周全的蠢货,趁着咱们身边无人保护,做什么蠢事。”</p>

父皇还活着,大概率,不会有人敢做这种蠢事。</p>

可万一呢?</p>

“现在把入倭真实存在的困难,放出去,能安抚受刺激的保守派,事实,我的判断没有错,突然冒出的这股评价咱们兵入倭国的声浪,应该就是某些保守派放出去的,现在这些人,应该就盼着咱们接下来兵入倭国兵败。”</p>

“这段时间,这些人就不会铤而走险了。”</p>

徐妙云笑笑,“你把这些人耍的团团转。”</p>

“也不算耍他们,这的确是,接下来兵入倭国的实际困难,若非如此,我也不必在高丽借一块后勤补给地。”</p>

徐妙云点点头,继而莞尔道:“听说,王美人特别积极,主动给母国的父兄写了一封信?”</p>

朱棣点头后。</p>

徐妙云笑的更欢乐了,揶揄:“听说,当初高丽国和亲的对象,似乎是你……”</p>

“徐大丫,这种飞天老陈醋,你都要乱吃?”</p>

“谁吃了!我就是觉得有趣,也不知,王美人有没有后悔……啊……我错了,我错了……”</p>

……</p>

大年当天。</p>

中午后。</p>

朱紫巷。</p>

一群穿着华贵新衣服的少爷小姐、女眷,纷纷迫不及待涌出府门。</p>

“娘,快点,要开演了。”</p>

“今天可是祝母和梁山伯的矛盾爆发点,也不知,祝母要如何羞辱梁山伯,这个梁山伯,真是没点自知之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p>

“娘,你说什么呢!你怎么一副反派嘴脸!”</p>

“臭小子,老娘就是反派!你要是将来敢给老娘娶个穷人家的野丫头,老娘打断你的腿!”</p>

“那我要是娶个春晓嫂子那样的呢?瞧瞧人家春晓嫂子现在可是燕王燕藩的大医官!就连耿瑄哥,现在都是一名标统了!”</p>

少年的话,不但让其母亲瞬间沉默。</p>

其他叽叽喳喳,热闹议论的大人,也顿时安静,默默坐上马车。</p>

此番回来,耿瑄带着媳妇春晓回过朱紫巷耿家。</p>

虽然耿家没让耿瑄夫妇进门。</p>

可朱紫巷谁家不羡慕呢。</p>

就连耿瑄的几个嫂子,背后都酸溜溜说说什么,耿瑄走狗屎运,捡了个村姑做媳妇儿,没成想,还捡了块宝,凭借裙带关系,年轻轻,就成了燕藩一名标统。</p>

走到了所有同龄孩子的前面。</p>

其实,这几个嫂子,就是酸罢了。</p>

耿瑄此番回来,和朱紫巷的长辈说话。</p>

从穿着一身军服,任何时候,坐如钟,站如松以及得体的谈吐中,大家都知道。</p>

昔日的二世祖。</p>

在朱四郎的教导下,已经成才了。</p>

而且,人家耿瑄也不是凭裙带当上标统的。</p>

据说,那是在平定吕宋的数年战斗中,一刀一枪搏来的。</p>

期间,还传回,耿瑄在丛林和部落反叛势力战斗重伤的消息。</p>

耿母和大家说起此事,还边哭边骂。</p>

……</p>

午后三点。</p>

朱棣一行人出现在国子监外。</p>

朱樉等人已经到了,在门口等着。</p>

朱棣下车后。</p>

朱樉为首一群兄弟迎上来。</p>

朱棣询问:“父皇和大哥到了吗?”</p>

父皇这些天,都是在宫里看杨杰他们演梁祝。</p>

今天却要来国子监。</p>

目的嘛。</p>

他多少也知道一点。</p>

看看青年读书人,看了这部针砭时弊,借古讽今的新编梁祝后,会有什么反应。</p>

朱樉笑道:“还没,宫里人多,行动一下麻烦,还得等会儿,老四,国子监那群读书人可都等着你,要不要先进去?”</p>

朱棣含笑摇头。</p>

他不想再刺激大明的保守派了。</p>

方希直头铁,要照搬梁祝,回大明组建剧组。</p>

他可以预见。</p>

未来的大名,恐怕会发生一场激烈的学运。</p>

也就是读书人运动。</p>

今天看完这一集。</p>

他也有很多话叮嘱雄英,关于这场,未来数年后,可能发生的学运。</p>

大明现在的情况。</p>

若想革新除旧。</p>

其实,一场学运是必不可少的。</p>

未来在青年读书人。</p>

这一点,方希直其实就看的很清楚,所以,要把新编梁祝搬回大明。</p>

朱棡走到朱棣身边,揽住朱棣肩头,用了用力,“好多年,大年团圆夜,缺老四你,今天,父皇母后肯定高兴,我们也很高兴!”</p>

朱樉闻言,抬手默默拍了拍朱棣肩膀。</p>

其他兄弟,也一时沉默。</p>

从洪武九年后。</p>

他们就再也没和老四、四哥一起吃年夜团圆饭了。</p>

整整十六年了!</p>

这十六年,此时回想一下,真是造化弄人,一时间,酸甜苦辣,让人不知该说什么好。</p>

朱棣笑着瞪了眼朱棡,“大过年,你煽什么情。”</p>

朱棡笑笑,扭头看向前方,低声询问:“是不是入倭作战,真的很凶险,有什么兄弟们能帮上忙的,你尽管开口,到时候,我们肯定都要去观战,每个人身边带一个营没问题,这么多兄弟,一人一个营,凑一个镇富足有余。”</p>

一群王八蛋,都盼着老四栽跟头,他到要看,老四有这么多兄弟,怎么栽跟头!</p>

朱棣扭头看着,眼巴巴看着他的兄弟们,笑道:“需要时,我一定会开口的!”</p>

www.yqxsg.cc。m.yqxsg.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