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走出长夜的人(1 / 2)

喜的自然是可控核聚变实现了。</p>

任何一个确定这条消息的华国人,</p>

都恨不得以所有能够表达情绪的方式,宣泄此刻的惊喜。</p>

马上从原地蹦起来,有人蹦起来崴了脚,都依旧抱着脚继续看网络上最新的消息,</p>

扯着嗓子乱喊,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胡乱喊什么,只是语言无法表达情绪之后的一种宣泄,</p>

附近的人也没人会在这个时候觉得吵了,反而跟着喊,或者说恨不得喊得人更大点声,替自己也表达一下情绪。</p>

而悲,</p>

自然是实现这一切的莫道院士已经离世了。</p>

在得知可控核聚变实现了的消息的同时,</p>

人们也得知了,这个世界上失去了一位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伟人。</p>

而这位伟人还是在人生最后的关头,耗干了自己最后的一点生命,完成了这伟大的成果。</p>

以至于没有能够看到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最终的落地,也没办法看到这个即将发生巨变的世界。</p>

悲喜交集,就是大多数华国人的状态。</p>

在总台紧急插播的新闻之后,</p>

没多久,华新社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份伟大的遗产’的专题文章。</p>

在文章的开篇,华新社提到,</p>

“……在今天,作为依旧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类,我们收获了一位来自一位已经离开的老人留下的遗产。”</p>

“这是一份‘丰厚’‘伟大’的遗产。丰厚到足够整个人类吃上几代人。”</p>

“留下这份遗产的,就是前两日离世的莫道莫院士。”</p>

在整篇文章中,华新社再次详细历数莫道这一世的经历,</p>

根据公开的资料,描述了莫道院士在漫漫长夜中踽踽独的过程,</p>

以及消耗最后的生命力,在长夜中寻得曙光的结果。</p>

即便华新社用得语句已经相对客观,</p>

但当这个过程完整描述出来的时候,依旧显得有些‘煽情’。</p>

在文章的最后,撰写这篇专题文章的记者写到,</p>

“……从此之后,人类的历史将进入崭新的篇章。长夜之后黎明的曙光将事实上照耀在所有人身上。”</p>

“我们将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继续往前。”</p>

“只是,在进入新的时代同时,我们既不应该,也无法忘记推开新时代大门的莫道院士。”</p>

在这篇专题文章之后,</p>

华新社还发表了一篇快讯。</p>

“根据莫道院士遗愿,华国将于下月,举行对此前所有在可控核聚变研究中牺牲和付出人生的已故研究者的祭奠活动。”</p>

而在这两篇新闻的同时,</p>

整个网络,乃至现实中,</p>

许多人们对此的反应自然是愈加激烈。</p>

“我不知道我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可控核聚变就要真正实现了,我脑子里止不住的畅想可控核聚变实现之后的未来。但同时,一想到莫院士已经走了,我就忍不住很难过……我实在是不敢想,莫院士在过去的几十个春秋里,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道路上苦苦求索了多少次……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在可控核聚变研究道路上走下去。”</p>

“一样的……我现在,真得是又难受又高兴,想着可控核聚变我就亢奋,想到莫院士我又恨不得给亢奋的自己两巴掌。”</p>

“在华新社的专题文章里,提到,当初一位老领导在长夜堆Q值突破一时和莫院士的交流,那时候莫院士就说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道路会很漫长,但他会一直研究下去……”</p>

“我就是做可控核聚变研究的,我还想着进长夜堆项目呢,我现在是不是失业了。我现在脑子都还感觉有点懵,有没有人能够给我一巴掌。”</p>

“上面的,这个时候了你还他么管这个,再说,马上就要建商业堆了,不是正好用上你吗?”</p>

“前两天,莫院士离世的新闻里,还有人说,可控核聚变最有可能实现的,就是在莫院士手里实现,没想到,今天就看到了……”</p>

“莫院士已经退休好些年了,但他好像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方向的研究……”</p>

“如果你们觉得难过的话,可以到首都殡仪馆送送莫院士。”</p>

不光是网络上,</p>

现实中,不少人反应的更快,</p>

在最开始激动的情绪过后,就直奔着莫道院士的追悼会去了。</p>

当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