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明白了宋隐惊讶的缘由,顿时笑了,“宋师不必伤感,这等伤亡数目,可以说是极其逆天了。”</p>
朱棣经历过大小战事数不胜数,在战场上厮杀时死亡人数成千上万人都不足为奇。</p>
这次黄石他们遭遇一千多人为倭寇围堵,仅有这点伤亡,朱棣已经相当满意了。</p>
宋隐冷哼一声,“说来说去还是咱大明将士不够敏捷,在两军作战上不够灵活及防御。”</p>
黄石当场愣住了,好一会儿才明白宋隐所指,连忙对宋隐拱手,“宋大人教训的是,末将回去后,一定严格抓紧将士们的训练及作战应对防御策略。”</p>
宋隐点了点头,随即询问黄石,“俘虏的倭寇有没有审问出什么有价值的消息?”</p>
“回宋大人,这些倭寇原本是想前往朝鲜掠夺,但是在海上遇到了从朝鲜逃窜回来的倭寇,得知朝鲜那边大明军队非常厉害,这才转移目标,在海上寻找可以让他们掠夺的船只。”</p>
“上一次被我方剿灭的那些倭寇,也是他们的人。”</p>
“得知他们的人损伤惨重后,这次也是倾巢而出,准备报复我们。”</p>
“这么说来,渤海上的倭寇隐患算是解决了吗?”</p>
宋隐皱着眉头,若有所思。</p>
“宋大人,末将派了人对这些俘虏的倭寇分批审讯,得出的口供相差无几,想来正如宋大人判断的那样,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倭寇在渤海范围内作乱了。”</p>
听到黄石禀报,朱棣面露喜色。</p>
“如此甚好,也能消停一阵子了。”</p>
“但愿如此吧!”</p>
宋隐眉头并未舒展,仿佛在思考什么?</p>
不过他并没有再说什么,朱棣也全当他是在心疼那些伤亡的将士。</p>
宋隐的情绪,朱棣并未放在心上。</p>
不过很快宋隐就看着朱棣,一脸严肃,“燕王殿下,微臣建议此战高度保密,不对外泄露任何细节。”</p>
“宋师何出此言?”</p>
朱棣大感疑惑,此战大捷,不是更应该广而告之。</p>
一来安定民心,后来可以震慑那些想要打大明朝主意的人。</p>
可是,为何宋隐却要求保密?</p>
黄石也是一脸纳闷的看着宋隐。</p>
宋隐看着朱棣和黄石,“燕王殿下,燃烧弹这种新型武器,朝鲜一战以及北平府这边小范围内使用过。”</p>
“这么厉害的武器,可以作为我军的秘密武器,再有人想要做出危害大明,甚至是燕国的事情,也不会想到要提前布局如何防范燃烧弹。”</p>
“这样一来,我军的胜算就更大。”</p>
黄石听了宋隐的话,若有所思。</p>
朱棣却是笑了笑,“本王倒要看看,谁敢来打本王主意。”</p>
宋隐摇摇头,“燕王殿下骁勇善战,一般人自然不敢来挑衅燕王殿下。”</p>
“但是北元那些前朝余孽,还有莫名敢挑衅我大明的倭寇,这些都是大明的劲敌。”</p>
虽说北元朝廷也已经向大明称臣,但是并不代表所有北元人。</p>
而那些还隐藏在草原深处的北元人,仍然对大明充满敌视,随时随地都想要反攻打回来。</p>
听宋隐说出这番理由,朱棣这才微微点了点头,“如此说来,确实是该防。”</p>
朱棣在攻打朝鲜时,使用的还是没有改良过的燃烧弹。</p>
那些燃烧弹引爆后,同样可以把朝鲜兵烧成火人。</p>
但是那些燃烧弹宋隐并没有加入特制的火油,威力还没有那么逆天。</p>
可以说,此次海上大战倭寇,还是特制燃烧弹第一次投入杀敌使用。</p>
宋隐自然会慎重对待。</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