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他们一路去攻击宁国,一路去偷袭燕国,另外一路则想要进攻我大明。”</p>
“而我朝边境在燕国后方,所以乃儿不花又兵分一路从宁夏进攻。”</p>
“而这里,看似镇守军营后方,事实上这里留守的才是他们的主力部队。”</p>
“以臣对蒙元各大部落的了解,他们看似集结成一支强悍的军队,事实上他们却各自为政,所以凝聚力不会很强。”</p>
“攻击宁国和燕国的军力,极大可能还有一些没有名气的小部落。”</p>
“这些小部落也想从中捞点好处,自然不会放过进入大明的机会。”</p>
“所以,我们重心放在乃儿不花的主力上即可。”</p>
宋隐一番分析下来,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华。</p>
众人都很佩服宋隐仅凭着零星信息,就分析出蒙元大军的军力部署情况。</p>
可是他的这番分析,却遭到了蓝玉这个沙场老将的不同意见。</p>
“我觉得绝对不能轻视乃儿不花,此人没有那么简单。”</p>
“虽然此战他们兵分几路,就连宁国和燕国都不放过,但是我觉得这些他们都佯攻的战术。”</p>
“他们真正目的,也不是入侵我大明,而是仅仅想捞取一些好处就摆手。”</p>
李善长看到蓝玉分析得头头是道,顿时大喜。</p>
蓝玉能在这方面压制住宋隐,可是好事一件。</p>
这也正是李善长梦寐以求的。</p>
朱标听到蓝玉有不同意见时,也是两眼放光。</p>
事关重大,自然是多听取不同意见为好。</p>
而且蓝玉确实有军事才华,所以他的分析也不是空穴来风。</p>
此时,宋隐也笑了,“凉国公不愧作战经验丰富。”</p>
“凉国公的分析,确实是有此可能性。”</p>
“这些各路探子传回来的信息,我都看了一遍,其中有一条信息非常重要。”</p>
宋隐此话,勾起了蓝玉好奇心,忍不住问道:“宋大人是想说蒙元大军人数吗?”</p>
蓝玉才开口,宋隐就直接摇头。</p>
“非也,草原上的军人数量,没有实质性的参考价值。”</p>
“草原人是游牧民族,说他们全民皆兵都不为过。”</p>
“所以,他们想要集结出庞大数量的大军,极为容易。”</p>
“但是,我们应该留意的是,他们的后勤补给情况。”</p>
“游牧部落经常会辗转离开家园,所以会带上许多物资补给跟随,何况是作战的大军?”</p>
“无论是宁国还是燕国,对于他们的后方大本营距离可不近,他们更需要充足的后勤保障。”</p>
“可是探子传回来的信息里,无论是宁国还是我朝边境的补给路线都相当少。”</p>
“甚至可以理解为,这两路大军就是炮灰般的存在,所以可以判断这两路只是佯攻。”</p>
“但是燕国这边却是持续补给,这说明什么问题呢?”</p>
宋隐说到此,停了下来。</p>
此时,蓝玉已然陷入沉思中。</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