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朱祐樘:太祖他老人家,最重血脉亲情了!(5.2k求追订!)</p>
“仙师,此人当真是我大明中兴之主?”</p>
“后世传颂的一代明君?!”</p>
老朱棣实在是忍不住了,看向季伯鹰,沉声问道。</p>
纵是以洪熙帝(病假)和宣德帝这种素来优待文臣的帝王,纵是景泰这等臣权甚重的朝代,也是从未发生过敢明目张胆用银子买死罪的做法。</p>
按照这个规则来,贪官贪银一万两,用五千两买死罪,然后转头又贪了一万两,再花五千两买死罪,一来一往给朝廷一万两,自己净赚一万两,简直是‘良性循环’。</p>
难怪嘉靖神仙会说:朕的钱,他们拿两百万,朕拿一百万,还要朕感谢他们吗?!</p>
至于贪没的银子从哪里来?</p>
还不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最终苦的都是底层老百姓。</p>
季伯鹰看向老朱棣,沉默了片刻,点下了头。</p>
“可…”</p>
老朱棣张口欲言,最后还是叹了口气,没有说话,他不知道说点什么了。</p>
“至少,他是某些人心中的中兴之主。”</p>
“比如,我们上节课提起的文官集团。”</p>
季伯鹰淡淡开口,随后折身走动数步。</p>
“自弘治登基以来,加开午朝,朝议不休,经筵不断。”</p>
所谓经筵,指汉唐以来为帝王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p>
说好听点,是让皇帝接收来自于圣人经学的熏陶。</p>
说白了,就是给皇帝洗脑。</p>
开会、经筵,尤其是在教皇帝怎么做人、治国、平天下这件事上,文官们素来都是最为热衷。</p>
但凡哪一朝的皇帝在‘朝会’和‘经筵’这两件事上牟足劲干,那绝对都是文官眼中的圣明君主。</p>
反之,亦然。</p>
比如被黑的全身体无完肤的成化帝朱见深,朱见深就不开会,更不会搞什么经筵。</p>
座位上的成化帝闻言眉头一皱。</p>
朝议经筵不断?</p>
天天开会能顶个屁用,天天开会能平定荆襄流民?天天开会能大败蒙古?天天开会能犁庭扫穴?</p>
老子十几年也不开几次会,还不是照样把该做的都做完了。</p>
成化帝首开不朝之举,并且因为常年窝在深宫之中,被后世诸多文人笔墨戏说为软弱、无能等,甚至还有专门写他怎么吃葡萄的野史。</p>
但仔细想想,皇帝其实也没什么好去处,一旦出去就得花大把大把银子,耗损国力民力,不如窝在后宫。</p>
而实际上,朱见深之所以不上朝,只是因为不想跟那群文臣瞎哔哔,在他眼里的这帮嘴炮老夫子,为一点破事就能吵半天。</p>
虽然不上朝,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该干的事,一件都没落,而且都做的很好。</p>
在成化一朝,朝廷中素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之称。</p>
各种普及读物更是抓住这一点,将这作为成化帝不作为,成化年间朝政昏暗的有力证据,对外广而宣之。</p>
但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成化朝会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这种现象出现。</p>
泥塑六尚书,这五个字在洪武朝也很适用。</p>
那是因为成化帝不需要这些文臣来掺和,你们这些文臣把手中的权力交出来,领工资当摆设、维持一下帝国的正常政务运转就足够了。</p>
至于其他的事,老子自己来干。</p>
不论是收复河套还是犁庭扫穴,都是朱见深一人之命,从来没有过问这些文臣的意见。</p>
因为他知道,这帮人一旦张口,便是屁事一堆。</p>
这同样侧面印证了,成化一朝的皇权之盛。</p>
这是自土木之变后,皇权的再一次雄起,力压文官集团,直接把文官集团给干成了空中楼阁,每天内阁喝喝茶,到点下班就完事。</p>
而等到成化帝驾崩,弘治朝刚开始,文官集团就像是三体里脱水的三体人,极速复苏,一个个又是重新活跃了起来。</p>
“经筵不断?”</p>
听见这四字,老朱眉头皱的更紧。</p>
他最为厌恶的就是这群老夫子在自己面前哔哔个不停。</p>
朱棣就更不用说了,从小就逃课。</p>
“辛一。”</p>
讲台之上,季伯鹰扫了眼朱见深。</p>
直到目光投来,朱见深才意识到仙师喊得是自己,连忙是站起身来。</p>
“你来说一说,你成化一朝的武功。”</p>
原本还因为昨夜伺候万贵妃搞得太晚,因而早起有点困的朱见深。</p>
这会顿时就不困了,腰板一挺。</p>
“我平定了荆襄百万流民之乱。”</p>
“我驱逐了蒙古鞑子。”</p>
“我收复了河套。”</p>
“我收复了哈密卫。”</p>
“我下旨征伐建州女真,大获全胜,斩女真贼首董山。”</p>
言罢,朱见深不再继续说了。</p>
毕竟这会的朱见深只是成化十一年的朱见深,后面十二年的功绩,他自个都还不知道。</p>
就在此时,正德帝朱厚照站了起来。</p>
“皇祖父,您还没说完啊!”</p>
“成化十五年,您下令屠灭建州女真,于圣旨中写明,捣其巢穴,绝其种类!”</p>
“成化对外十余战,从无败绩!”</p>
“何其雄哉!何其壮哉!”</p>
朱见深听完朱厚照这番话,脑瓜子一愣。</p>
我这么刚的吗?我怎么不知道?</p>
这话落在老朱和老朱棣等一众天子储君耳中,看向成化朱见深的眼神,顿时就变了。</p>
仙师这关子卖的,原来这小子才是真正的中兴之主啊!</p>
尤其是在知道建州女真就是未来占据中原的辫子之后,老朱等人更是将建州女真视为了必灭之族。</p>
如洪武朝,老朱日前就已经下旨,拜徐达为帅,即刻出征,领十万大军北征建州女真,势要将建州女真一举荡平。</p>
“不错,不愧是我朱家好儿郎,有咱的几分风范!”</p>
老朱原本黑着的脸,听到朱见深的战绩之后,此时终于是露出了一丝笑意。</p>
“太祖谬赞,见深不过是尽一个朱家人的本分。”</p>
朱见深不卑不亢,朝着老朱深深鞠了一躬。</p>
就连老朱棣和朱老四都是朝朱见深投去友善的笑意,洪熙朱瞻基和宣德帝以及永乐大小朱,无不是眼中透着赞赏,同时还有几分艳羡。</p>
毕竟在朱高炽和朱瞻基在位时,都没有什么武功值得一提。</p>
纵观整个大明,在武功上能够盖过朱见深的,恐怕只有朱棣和朱元璋了,妥妥毫无争议的第三。</p>
“来,我们继续看下一段幻境。”</p>
季伯鹰话音落。</p>
老朱等人都是聚精会神,注视着周遭景致的变化。</p>
清晨微光,晨曦透过云层而落,有着一条条河流纵横交错,庄稼作物及目边野。</p>
诗词中所言的沃野千里,说的便是当下之景。</p>
“这里是?”</p>
老朱眉头微皱着,他虽然巡视过国内很多地方,但是像这般肥沃的土地,还是极为少见。</p>
“是鞑子!”</p>
老朱棣眼神一冷。</p>
此时有着一队骑兵,正疾驰在这河流之畔,身上所传的毛皮盔甲,正是鞑靼标配。</p>
“这里是河套平原。”</p>
季伯鹰淡淡开口。</p>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神色一怔。</p>
“不可能!”</p>
“绝对不可能!”</p>
“我已经拿下了河套,并在河套留下了足以震慑蒙古的兵力!”</p>
成化帝朱见深一愣之后,连声说道。</p>
“弘治撤走了。”</p>
“边军废弛了。”</p>
“所以,河套丢了。”</p>
季伯鹰平静的望了眼朱见深。</p>
“弘治五年,朱祐樘采取叶淇的提议,废除开中法,改为纳银开中。”</p>
“自此,边备废弛。”</p>
所谓开中法,就是盐商将粮食运到边关,然后再从边关回到户部领取盐引,这才可以售卖盐物,如此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边军的粮食供给。</p>
而纳银开中,则是直接断了边关送粮这一条,盐商直接把银子交给户部,然后由户部发放盐引。</p>
这样的做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充盈国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