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海月第二次赶集了,这次全家人都来了。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海月看什么都新鲜,沈无忧来的次数多懂的也多,海月看见什么就给他讲什么。
澈澈也竖起耳朵听,他对这些也挺新奇的。
这次收获很多,沈老大还是送到酒馆处,如果酒馆能吃下,她们就不去县里了,如果吃不下,就只能去县里了。
不过有时候打捞到一些珍惜品种或者极好的鱼的时候,沈老大会送到县里去,县里才有人愿意买。
只是这样的机会很少,他这一辈子也就那么一回。
这次沈老大卖了200多个大钱,有些酒馆没看上,沈老大一家准备去集市散卖,看能不能卖出一些。
只是,珍珠湾大部分都考打鱼为生,卖鱼的格外多。
海月看见别家婶婶叔叔都在叫卖,甚至有些和她差不多的小孩也在揽生意,她看了看自己家无人问津的摊子愁眉苦脸。
沈大嫂安慰她,“这些都是卖剩下的,品相这些都不怎么好了,能卖的出去我们就卖,卖不出去就吃,或者看看能不能去换点玉米面之类的。”
一般人家不愿意给换,主要是海边鱼多,太不稀罕,玉米面面粉粗米之类的那就相对稀罕一些了。
海月以前就是边缘人物,遇人遇事恨不得藏起来那种。
但是在沈家生活了这么久,她渐渐开朗起来,日常也会和哥哥们打打闹闹,现在胆子大了很多。
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脯,“海月你可以的,加油。”
然后海月站在路上甜甜的叫着,“卖鱼了卖鱼啦,便宜卖了,路过的叔叔叔婶婶哥哥姐姐们来看看啊。”
海月本就长得可爱,小嗓音也甜甜软软的,一出声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人。
很快,有不少人就围到了海月家的摊位前,沈老大和沈大嫂还在震惊中,就赶紧给人介绍自家的鱼和价格。
沈平安悄悄给海月竖了大拇指,海月嘿嘿的笑着。
能帮上爹娘真好,海月不仅能带来很多海货,也能帮着卖呢。
想着,海月喊的更起劲了,到了后来她渐渐乐在其中。
沈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因为海月的叫卖,今天她们卖的特别好,剩下的鱼卖的一干二净,可赚了不少呢。
收东西的时候,沈老大和沈大嫂一合计,拿一半钱买粮食,一半钱存个家底。
之前的家底荒年全用完了,家里还是得存个应急钱,家里孩子多,万一生个病去借钱耽误了怎么办。
但是存钱吧,两口子又犯了愁,沈家那个沈老四,不光惦记她们家的钱,是整个沈家都惦记。
但谁让沈老太太疼老四呢,沈老大、沈老二、沈老三谁家没被沈老四借钱借怕了。
就连沈老爷子,一提起钱和沈老四,就长吁短叹的。
两人琢磨了又琢磨,还是咬咬牙将钱存起来,到时候就死活不认就行。
家里日子越过越好,沈老大一家心里也越来越有盼头。
用了几天将家里的鱼获收拾好,沈大嫂才有空出去串门,不串门不知道,原来这几次都是她家收获最多,村里到处都是她家的话头。
当然也有那张家倒霉的。
据说,张家倒霉的不行,一家人饿了面黄肌瘦,现在珍珠湾的人都离她们远远的,据说张家的亲戚都被她家借怕了,听说张大嫂和张大志来,远远的躲了起来,怎么都不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