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人,苗氏说昨个儿正好厅里还有一个客商,正是从北地来的,可是他听说这位贵女是京城口音,而且长相极美,若是京城来的贵女,恐怕有些来头。
苗氏这么一想,又想到一个细节,“对了,我听到她丫鬟说公子要参加乡试,弄个彩头,就要了咱们铺里的红锦。”
说到红锦,池小悦就想到去贡院时马车上赶车的车夫腰间系着的红锦。
苗氏还在说着:“就她坐在这儿喝了一壶茶,便看到我们生意好得不得了,说是买咱们家的红锦,红火运气旺,似乎挺信这个的。”
“说起这个,也不知谁传出去的,就这贵女买走了几匹红锦后,又跑来一群书生,也都是来买红锦的。”
“合着我们档口生意望,倒给他们好彩头了。”
苗氏觉得他们好笑,既是读书郎,嫌弃他们商人身份低下,说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买起这红锦借铺子的运气,却是这般的不客气。
这么一说,池小悦又想起来了,难怪她今天看到有不少应考的书生,头上系着红锦带,原本也没有往深里想,眼下她倒是明悟,合着都是在她档口买的红锦缝制而成的系带。
看着这贵女似乎也没有奇他的举动,或许初来陵城,发现锦绣坊的生意比别处不同,来凑热闹的也说不定。
池小悦与苗氏聊了一会儿生意上的事,这就起身先回去。
傍晚时分,无心跟踪一日回来,这一下都摸清楚了,那马上系着红锦的车夫,接走了酒楼上的一位妙龄女子,然后去了城东的一处不起眼的府邸。
府上匾额写着“郑府”二字,无心打听了一下,这儿是郑家的祖宅,郑家也是官宅,而今这郑家有位后生回陵城来参加乡试,便有了主子,不然里头多是下人,这么些年了,一直空着。
说起回来参加考试的郑公子,无心又有些猜测,池小悦记起剧情里提到过的郑家,立即问道:“无心,你再去打听一下,这位回乡赴考的郑公子,可是礼问尚书郑大人的儿子。”
郑家离开陵城好些年,池小悦不是陵城贵圈的人,有些事她这些年更是不可能知道。
剧情里有提到过,六公主身边的跟班贵女中,有一位正是与六公主从小陪伴着长大,如同六公主丫鬟一样存在的郑家贵女,算着年纪,今年才十七岁。
而这位对六公主那叫一个忠心耿耿的。
无心很是错愕地看向大嫂,大嫂不是一直待在陵城么?她又是怎么知道京城里的郑家的,即使在陵城的人,知道的也不多,他今日打听的,可是费了些银钱,寻到的正是先前宅里退下的管事。
至于宅子周围的邻居,早已经换了,无人知道郑家的身份。
为了保险起见,无心决定走访一趟,只是他不明白,大嫂对郑公子如此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