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三百四十二回 逐一应对(五)(1 / 2)

深冬之季的荆州,大地已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雪景很美,诸葛亮这时也是难得的得了一会儿闲,正站在窗前观赏着雪景。

自建安十二年出仕于刘备,到现在已经十七、八年了,当年二十六岁的年青人,现在也已经是四十五、六岁的中年大叔。不过按照汉代三十六岁就可以以“老夫”自居的习惯,诸葛亮也差不多可以划入“老夫”一系之中。

在原有的历史上,诸葛亮由于庞统的阵亡、刘备的取川失利而率军进入川军增援刘备,之后诸葛亮基本上就是把根扎在了川中,直到病逝于北伐的途中。

不过从整体上来说,诸葛亮的入川其实是有些迫于形势,再从刘备入川时是把诸葛亮给留在了荆州来看,《隆中对》里的“择一上将出宛洛”里的“上将”,本来应该是诸葛亮而不是关羽。要知道诸葛亮从小在荆州长大,对荆州的状况十分的了解,再联同上诸葛亮自身的才干,诸葛亮的确是最适合的人选,至少是最适合的人选之一,关羽、张飞等人都得往后排。

而现在的情况是由于陆仁的介入以及所引发出的那一系列变故,使得庞统在刘备取川并没有失利,而且庞统也并没有阵亡,使得诸葛亮到是因此而继续留在了荆州。不过刘备留给诸葛亮的关羽和张飞嘛,却因为刘备在对西域联军作战的时候负伤一事而不管诸葛亮的赶去了汉中,闹得那时的诸葛亮在荆州差点出事。

后来西域联军被击溃,刘备也觉得诸葛亮的身边不能没有一些能打的人物,就把赵云和魏延给回调到荆州。赵云不用多说,谁用谁放心;至于魏延嘛,这家伙本来就是荆州系的将领,应付荆州方面的军事问题也没什么问题。

再就诸葛亮本人而言,虽然前前后后的有着不少的波折,自己驻守荆州也少不了要和孙权那边不断的扯皮,但总的来说刘备集团也还是在按照《隆中对》的大体设想在走,所以诸葛亮还算是比较欣慰的。至少比起原有的历史上这时的诸葛亮已经是处于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状态,现在的诸葛亮还没那么累。

至于北伐曹魏之事……且不说这个事本来就是一种政治口号,就说诸葛亮本人也是相当务实的人,他在《隆中对》里就明确的指出“待北方有事”才能有所行动,可现在的曹魏那边又哪有什么变故可言?所以在此之前,守好地盘、积蓄好实力才是硬道理。

总之一句话,关羽会大意失荆州,但这种事却很难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再以诸葛亮那种“诸葛一生唯谨慎”的作风,一生之中最大的失误也可能就只是在街亭之战里错用了马谡而已吧?

其实现在的诸葛亮也挺累的,毕竟在荆州这里经常要和孙权那边就荆州问题扯皮不断,不过不会像原有的历史上受刘备托孤之后在川中独挑大梁那么累而已,诸葛亮也完全应付得过来。所以在这个时候,忙完了荆州今年秋后的那些事情的诸葛亮也能忙里偷闲的赏一赏雪……就是在这样的天气,诸葛亮还是习惯性的会手执羽扇,时不时的还要摇上几下的那种作派着实会让人看着有点蛋痛。

吹了几下风,身上难免会有点冷,诸葛亮就顺手抄起了手边的暖酒灌了几口,然后就接着欣赏雪景,但这会儿的诸葛亮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旁人就不得而知了。只是正在这看似难得的悠闲的时候,黄月英却领着马谡匆匆的赶了进来,诸葛亮扭头一看二人的神情就知道有事,连忙放下酒瓶再向二人问道:“何事惊慌?”

马谡一身的风尘,显然是刚赶回来的。这会儿见了诸葛亮也来不及行礼,而且以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也不用讲究太多,所以是直接抄起了暖炉上的另一瓶暖酒,去盖之后一仰脖就咕咕咕的灌下了肚中。暖了暖身再缓过来这口气之后,马谡就急道:“大事,大事!陆仁有意的要将桂阳郡划给孙权!!”

这里顺便说一下,对于荆州的白氏五常,陆仁当初也动过念头,不过赤壁之战前的陆仁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像徐庶、甘宁、张仲景这几个人才都是连拐带骗的才整去了夷州,而且陆仁能拐来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徐庶这几号人当时基本上是什么都没有,陆仁拐起来比较方便,大致上的意思就有点像是不成气候的小公司招到了几个急于求职的人才。

但像白氏五常这种荆州本土的士族名士有着自身的家族背景,属于不是那么急于求职的人才,以陆仁当时的背景也引发不了他们的兴趣,所以他们最多也就是把陆仁当朋友,陆仁想打他们的主意根本就没戏。

也正因为如此,白氏五常仍然像原有的历史上那样在刘备拿下了荆州之后投奔了刘备,之后白眉马良跟着刘备去了川中,马谡则跟在了诸葛亮的身边当助理,很多时候也负责与陆仁之间的贸易往来而常去桂阳。而这时的马谡,就是刚刚跑完今年刘备与陆仁之间的冬季贸易,刚刚从桂阳那里回来……

“什么!?”

听到马谡带来的消息,诸葛亮心中立时就是一惊,甚至惊得连手里的羽扇都一下没抓住而掉在了地上。要知道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非常的重视与陆仁之间的外交关系以及带出来的这份贸易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桂阳郡在陆仁手里的重要性便不言而谕。现在突然听说陆仁要把桂阳郡划归孙权,诸葛亮这里会不大吃一惊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