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回(2 / 2)

当然子,土包子归土包子,别的土包子可能会眼花缭乱、大脑当机,但司马懿可不是什么善茬。相比之下,司马懿更会用一个政客、军事家、谋略家的眼光来审视夷州。

一如陆仁所推测的那样,

司马懿这次虽然被老曹给派来夷州,但司马懿绝不想帮曹操说服陆仁出兵帮曹操征讨孙权。正相反,司马懿是想设法阻拦陆仁出兵。

作为一个野心极大的人物,他司马懿需要一个各方诸候仍旧割据的时局,好成为他施展心底抱负的大舞台。而受限于本身的历史局限性,尽管陆仁之前打的那几场仗惊到了不少人,但司马懿却不怎么认为陆仁这个只拥有一个蛮夷之地、海外孤岛的诸候,有钱虽然是有钱,但并不是就真的有让孙权首尾不能相顾的实力。所以初时司马懿认为自己的目的会很轻松的就达成。可是真正抵达夷州之后,司马懿的头一个想法就是自己错了,而且还是大错而特错!

首先在人口方面,夷州本土这时的人口大概是三十几万,在司马懿看来,这已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州……这里可得搞清楚,比如说徐州于陶谦时期,整个徐州地区的总人口也才不过六十万左右,却已经是当时最为富庶的州郡之一。而多年的兵荒马乱下来,各州各郡的人口都大幅度的消减,夷州的这个三十几万实际上已经能与大州郡挂上边了。

三十几万的人口,如果按府兵制进行征兵,怎么说也能聚起个两、三万的兵力。两、三万的兵力是个什么概念?也不多说,老曹打官渡之战的时候,集结起来的兵力也才不过三万左右而已,而陆仁的这三万的兵力别说是压上了孙权的地头,就算是压到任何一家诸候的地头,也没有哪家诸候敢等闲视之的。

至少这会儿的司马懿心里就在暗叫好险!心说幸亏那天张春华在老曹那里多了一下事,结果他就被老曹给派到夷州这里来了。如果是让其他的人来并且说动了陆仁全力出兵,那孙权北面要应付曹操集结在合肥一带的大军,很难再有余力应对陆仁这里三万的兵力。而孙权一灭,曹操要摆平目前还只拥有三分之一个荆州的刘备就不是什么难事,再往下司马懿也就没有了出头的机会。

再接下来就是看经济条件,而这也是最令司马懿为之震惊的。这方面说多也没什么意思,反正司马懿闲逛了两天之后,虽然没有看见过夷州方面真正的正规武装,但却能够感觉到夷州完全打得起大规模的征战。

总而言之,夷州的整体实力超乎司马懿的预料太多太多。一但出兵攻吴,在全力配合曹操攻势的前题下,只要不出什么大错,只怕孙权不死也得半残。而对于一个有着这样的实力的夷州,司马懿知道自己当初准备下的那些说辞根本就不够份量,并不足以阻止到陆仁的发兵之意。

确切的说,按司马懿原先的想法,是想找机会和陆仁私谈,然后对陆仁说你夷州并没有真正牵制住孙权的实力,曹操也不见得就真能打赢孙权,与其如此还不如罢兵与孙权讲和什么的。但是这种说法的前题得是夷州的实力不足,可陆仁的夷州明显不存在这种问题,司马懿如果在这上面作文章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得想想其他的方法才行……

这里得说明一下,司马懿这是站在他的观点上来判断的,具有相当的历史局限性,所以司马懿暂时还不明白陆仁心里其实不想把这场仗再打下去。比如说司马懿觉得陆仁可以有三万大军,陆仁的想法却是自身的兵力不能超出某个界限,否责境内的经济体系就得出问题。而这种时代观念上产生的差别,彼此间也是很难互通的。

这些就不说了,只说司马懿选择了拖延时间,并且现在要尽可能多了解一点夷州的情况。因为只有这样,司马懿或许能找到点什么突破口,从而劝阻住陆仁的出兵意愿,回头他也好向老曹那里有个交待。

不过游玩终归是有个限度的,夷州这里的军事区域,司马懿作为曹操派来的使节,在未得陆仁允许的情况之下是去不得的,所以司马懿尽管很想了解一下夷州的军备,却也不敢去犯这种忌讳之事。想来想去,司马懿就呆在了基隆的主吞吐码头上,因为唯有在码头这里,司马懿才能多多少少的看到一点夷州的武备实力,特别是海战方面的实力。因为老曹向司马懿交过底,就是你说服不了陆仁都没关系,你得把陆仁之前用的是啥给老子摸清楚。

“仲达!”

一个声音让司马懿回过了神,回过头望去时,司马懿的神情就变得相当之精彩了,因为他看到他的老婆张春华的身上尽是些大包小包……不止是张春华,连张春华的几个随从的身上都全是大包小包之类的东东。

如果陆仁在这里并且看到了这样的一幕,诂计会拍拍司马懿的肩膀再向司马懿叹口气,来上一句:“仲达啊,女人如果有了相应的条件,那么血拼起来可是相当疯狂的,而我的夷州对于现时点来说,那可就是一个购物天堂。”

再顺便一句,血拼者,shoping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