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动脑子,被动等待,全无主见。这样的人要来何用?刘琮厌恶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我意已决,以后你便领部曲去随刘皇叔吧。”
霍峻还要再说什么,却被伊籍拦住,他愤愤不平的扭过头,看样子还是很不服气。
“将军不责罚我等,已是将军宽宏大量,还向刘豫州举荐我等,实在令人感佩。”伊籍躬身行礼,对刘琮说道:“愿将军从此后大展宏图,定鼎天下。”
刘琮摆手道:“汝等好自为之!”
将伊籍等人打发走之后,刘琮倒觉得自己有些太急躁了。伊籍等人或许另有内情,看他言辞不卑不亢,对答敏捷,应该不是怕事又没有主见的人啊。但是如今木已成舟,也只能留下这个遗憾了。
他却不知伊籍在事发后第二天,母亲忽然病重,托人去官署告假之后,便一直在家‘侍’奉汤‘药’,待得知外面发生的大事时,刘备已经捉了蔡瑁。伊籍‘性’子倔强,又有读书人的傲气,自然不屑解释,反正他也觉得刘备不错,或许跟随刘备之后能得以重用,总比现在要好吧?
至于吕介,那就是真正的首鼠两端了,现在能从中脱身,也好过以后总是担心追责nAd3(
处理完这件事情,刘琮便开始考虑如何掺合官渡之战。有些事他虽然清楚,却无法向贾诩解释原因,所以干脆自己琢磨,免得还要绞尽脑汁忽悠贾诩,那老头可不是好忽悠的。
官渡之战最大的转折,就在于曹‘操’亲自领兵烧了乌巢屯粮,若非如此,最终惨败的一定是曹‘操’。历史上是由许攸献计,才得以让曹‘操’得知袁军详情,下定决心的。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避免袁绍惨败,又能保证曹‘操’继续与袁绍相持下去?
给袁绍通风报信,让他加强乌巢防守?姑且按照袁绍听从建议来看,若是曹‘操’分兵袭击乌巢,却未能纵火烧掉屯粮,那么张郃等人攻击曹‘操’大营就有可能得手。如此一来,曹‘操’必败。
可若是袁绍不听呢?按照袁绍的‘性’格,恐怕这才是最符合的吧?袁绍手下的谋士无论是田丰、沮授都应该会提出这样的建议☆终的结果,还不是一样?哦,田丰这会儿已经被关进大牢了。
想到这里,刘琮顿觉头疼。太难了!正如当初自己对王粲所言,简直是火中取粟啊。
或许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那么曹‘操’与袁绍相比,到底谁轻谁重呢?从眼前看的话,曹‘操’显然威胁‘性’更小,若是官渡惨败,恐怕难以翻身。那么之后就要对上袁绍,可袁绍消灭曹‘操’之后,难道就会止步不前?显然是不可能的。到那时以袁绍的‘性’格,恐怕都膨胀的要当皇帝了,举兵南下,扫平天下,对他来说只会觉得易如反掌。
似乎也不妥啊!刘琮下意识的摇了摇头,自己是在害怕什么呢?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对,太注重投机的话,只会患得患失。当今天下唯有实力强大,才是一切的根本。
想办法让袁绍和曹‘操’继续相持下去,初衷是为了给自己下江东争取时间,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攻伐不休,彼此削弱是最好的,要是不然,则自己举荆州之力,却担心这个害怕那个,如何成就大业?
其实随着这两年刘琮日渐成熟,他越发清楚的意识到,在这个时代最大的矛盾,并不在于群雄相争,而是谁发展的好,谁的生产力高,最终的胜利就会属于谁。
不可否认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有运气的成分,但实际上这也和他一系列的政策有关,唯才是举,量才使用让曹‘操’麾下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假设官渡之战真的失败了,曹‘操’也未必就没有翻身的机会。
再看看历史上官渡之战以后发生了什么,曹‘操’大胜之后却仍然用了好几年时间,才最终得以平定北方,这段时间他还曾远征辽东,直到彻底掌控北方之后,才转而南下的。真正率兵攻伐荆州的时候,应该是公元208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八年以后吧?
用不用自己争取,时间都是足够的。
想到这里,刘琮又觉得这样坐观成败,被动等待也不好,到底该如何行事,才能最大化的从中获取利益呢?
既然自己无法决断,还是请贾诩等人一同商议吧。刘琮‘揉’了‘揉’有些酸痛的双‘腿’,起身而立,让张迅去请军师、主簿、书记等人,自己转身望向悬在木架上的地图,皱眉思忖。
看完记得:方便下次看,或者。Print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