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节 发现金矿(1 / 2)

大国崛起1900 狂人阿Q 1706 字 10个月前

詹天佑他们并没有反对杨潮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们本来就希望有自己的一番事业,而修铁路这个热门话题,从农民到皇帝无不关心,正符合他们的心意。

因此一个个根本就没有任何意见,并且在杨潮的忽悠下签署了一分合同,当然不是每个人都签署,而是詹天佑为代表签署,其他人,包括哪些还没有到的,都给詹天佑写一份委托书,这合同就算合法了。

签完合同后,他们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詹天佑带着几个同学,立刻出发,扛着从矿务局借来的哪些测量仪器,就在烟台附近测量起来。

此时已经快到年关,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海上吹来的海风刺骨一般。

他们用杨潮给的地图,粗粗计划了一条线路,从烟台港往南穿过莱山山区显然是最近的。

“怎么样?”

莱山一处断崖上,一个人正从绳索上慢慢滑下来,身上背着测量工具,脸懂得发紫。

“差不多!”

这人拿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数据,是他在断崖上吊了半个小时得到的珍贵数据。

但是詹天佑一听,脸色立刻就不对了。

“我们干工程的,就不能说这几个字,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差不多一说。”

进入工作状态的詹天佑显得极为执拗,身为广东人,他身材不高,但是此时却颇有一股气势。

然后没给朋友留任何情面,他接过测量仪器,又顺着绳索爬了上去,在寒风中愣是测量了一个小时才下来。

虽然手脚都冻得麻木了,詹天佑却第一时间,拿出数据跟地图上进行对比。

“完全一致!”

詹天佑感到不可思议。

尽管杨潮的地图看起来十分精准,但是测量总归会有一些误差,可没想到杨潮的地图竟跟他用心测量的数据完全一致,也就是谁杨潮这份地图,完全达到了施工要求。

“看来杨大人的地图也是精心测量过的,也许是请洋人测得。看来大人修铁路的决心很大啊。”

黄仲良感叹道,他回国后,虽然也偶有涉足铁路事务,但大都是浅尝辄止,一般都是给官员当翻译兼顾问,真正动手的还是洋人工程师,则让他颇为可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也不能大意。我们必须亲自测量过,才能进行施工。”

詹天佑执拗的说道,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他们这位师兄原则性一直很强,性格也要强,尤其是民族自尊心极为强烈,哪怕是洋人最好的工程师的数据,他也敢怀疑,并且一定会找出谬误。

“走,去一下一处!”

他们制定了是个观测位,只要观策完全了,基本上就涵盖了烟台附近铁路要经过的地区,这点工作他们打算不等别人,年前最好就做完。

杨潮则在积极的配合他们,并且已经让人去天津和上海招人,通过张之洞和袁世凯给盛宣怀打过招呼了,允许他从天津的北洋大学团和上海的南洋公学,各招收三十名学生。

北洋大学堂的教育水平不用质疑,全部美式教学方法,所有功课都由外籍教习担任,教科书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语授课;学生实验所用的各种器具、设施都从美国进口。当时,被洋人称作“东方康奈尔”也不仅仅是赞誉,而是切实的地位,可是得到美国名校认可的,毕业生可以免试进入美国攻读研究生。

相比北洋大学堂的发起人是英国人,盛宣怀只是参与,南洋公学就是盛宣怀一手办起来的,当然大量模仿北洋大学堂,前年闹义和团的时候,甚至北洋大学堂都全部迁入南洋公学一起办学。而且南洋公学可是从小学到大学一整套教育体系,学生更多,杨潮可不打算仅仅招募大学生级别的,中学生就能满足要求了。

烟台本地的学校更是大肆招聘,打算招募至少三百人。

烟台的教育其实也不弱,1865年到1866年,来烟台传教的美国传教士郭显德就先后办了男女西式小学各一所,之后合并成一所,取名文会书院。到现在,洋人在烟台办的学校已经超过了五十所,烟台受过西方教育的人才,一点都不比北京天津少,在整个中国,也就是上海比烟台强一些,广州也只能比肩。

只是烟台的大学教育比较落后,由文会书院虽然号称大学,但是还不很完善,真正完善是袁世凯应慈禧懿旨以文会书院为班底,开办的山东大学,但是此时因为慈禧和光绪之死,袁世凯并没有开办山东大学,这也算是一个影响了。

虽然大学不太有名气,但是烟台本地的小学、中学教育还是比较不错的,所以杨潮才有条件招募三百学生。

去北方招人交给了王求,去上海的则交给了潘训,烟台本地能量很大的李伯轩的侄子,李思第去办,相信一定不会有负杨潮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