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热闹人间(2 / 2)

变臣 宇十六 1690 字 10个月前

孩子多了自然要办家塾,黄家不差钱,黄开林在屋旁专门建了栋三进的宅院作为家塾所在,周先生年纪大了,在江家家塾里挣了不少银子,回乡养老去了。黄开林重金聘请了三位有名的先生,又托江安义从泽昌书院请了位裘先生来,有名师教学,不光是本镇的乡里乡亲将子侄送来,十里八村的人也托情面求上门来。黄三爷现在是富而求名,求上门来不分富贱都答应下来,而且每日为学子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三爷急公好义、黄家乐善好施的好名声传扬开来。

黄家自家子弟有二十多人,加上族人、姻亲、乡邻、朋友慕名送来求学的学生多达七十八人,抵得上府学的人数了,县学更是不用说,不少县学的学生常借了名头来黄家家塾听课。来自泽昌书院的裘先生参照泽昌书院的做法,将七十多人按程度分成广业、崇志和修道三个不同的等级,因材施教。六年间,黄家家塾走出秀才三人,童生九人,通过县试的儒生多达三十七人,黄家家塾名声大噪。新任的童刺

史到平山镇拜访江黄氏时,曾到黄家家塾参观,欣然提笔写下“家学书香”四字匾额。

余家底蕴强于黄家,自家也有家塾,教学的水平还要高于黄家,余广维自然不会到黄家家塾来就读,但江安义讲学的机会可不是寻常听得到的,这位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可是太子之师,接连创建黄羊书院和济民书院,他的弟子范志昌高中榜眼,京中盛传李家子弟李东晟被人指点半月后高中在三十二位,能得他只字片言指点,那真是比真金白银还值钱。如果能得他指点一二,传扬出去,将来科举主考官都得掂量掂量,如果不取中会不会被人骂有眼无珠。当年被天子贬斥的化州狂生马元翔在士林中声名赫赫,还不是因为江安义夸过他的文赋华美胜于自己。

来江家之前余知仁就曾盘算能否让江安义抽空指点一下自家的两个孩子,不过想到当年大哥回家探亲时的做派,心中嘀咕这位江大人多半不会轻易答应,毕竟容易让他想起当年余府之事,反为不美。

没想到黄三爷开口解决了他的难题,余知仁眉开眼笑地连声答应,早把心中那点不快丢到了爪哇国,举杯笑道:“黄三,我家孙子可是你的孙女婿,这段日子索性就让他住在你家了,你可不能亏待了他,要若错过了一节课,我余二可要堵你家的大门骂大街啊。”

余知和急了,嚷道:“三爷,你可不能厚此薄彼,我家广绍也要住过来,我这就派人去县城接他哥俩过来,今晚就住在你家,安义什么时候走再让他们哥俩回家。”

黄开林带着几分得意地笑骂道:“瞧你两兄弟这点出息,你们可是德州有名的乡绅,怎么一点都沉不住气。放心,安义指点我黄家的子孙,保管带上广维广绍两兄弟,咱们几家现在是一荣俱荣,哈哈哈。”

二十多桌酒敬下来,江安义至少喝下了两斤多酒,自家请客当然用的是自家的好酒金玉液,比起明月香来还要烈上三分,即使仗着明玉真功能够将酒意逼出体上,江安义仍有了三分醉意。

江安义尴尬地发现,乡人们满面堆笑竭力想讨好自己,可是说了两句恭维话后便无话可说,只得讪讪的坐下,十个人中倒有八个会问起江安勇的情况,看来安勇比自己讨喜多了。有两桌坐了慕名而来的文士,敬过酒后两眼放光地让江安义此次返乡多写上几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好让天下人都知道平山镇的存在。

二伯江知达头发已经花白,看到江安义过来敬酒,站起身将碗中酒喝光,对江安义的寒喧用几个字简短地回应着,一如当年话少,江安义想起江陈氏来,这个妇人最好热闹,不知是不是在后宅陪娘说话。谈不上一笑抿恩仇,江安义对二伯还是心存感激,对这位二伯母就有些不屑了。

热闹从酉时延续戊时才逐渐散去,江安义送走最后一波客人向后院走去,如此良夜,他想到竹山上的凉亭中坐坐,和张先生一起喝喝茶,消消这身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