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差点犯欺君之罪(1 / 2)

3D帝国 柳瑕灰 1113 字 10个月前

宋理宗赵昀的亲生父亲赵希瓐不过是一个九品县尉,而且早早过世,赵昀母亲全氏无力抚养儿子,不得不寄居在娘家。由此可见,即使赵昀真是宋太祖的后人,但也已经与一般平民无异。赵昀之所以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完全得益于太子赵竑与史弥远之间的争斗。

丞相史弥远决定废掉赵竑的太子位后,便秘密委派亲信余天锡物色宗室子弟,以便将来替代赵竑。余天锡四处寻觅,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六七年前,余天锡回乡时路过绍兴,天降大雨,余天锡刚好到赵昀的舅舅全保长家避雨。全保长听说余天锡是史弥远的门客,便刻意巴结,还将当时外甥赵与莒介绍给余天锡,说赵与莒是宗室子弟。余天锡大喜过望,将赵与莒带到临安。史弥远见赵与莒相貌端正,心中很是喜欢,便让赵与莒写字。赵与莒竟然写下“朕闻上古”四字。史弥远叹道:“此乃天命!”于是决定培养赵与莒。

姑且不论赵贵诚皇家血统的真假,赵与莒当时年仅十七岁,他幼年丧父,与母亲长期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大可能有凌云之志。推断起来,他应该是事先得到余天锡的嘱咐,所以才敢自称是“朕”。但无论如何,他的命运由此开始了转折。

为了教育赵与莒,史弥远召来了国子监学录郑清之为赵贵诚讲学,郑清之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大儒。史弥远特意告诉郑清之说:“皇子赵竑不能担当大任,赵与莒很贤良,你要好好教导他。将来事成,我史弥远现在的位子就是你的。但这语只出于我的口,入于你的耳,如果有一语泄露,我和你都要被诛族。”郑清之虽然名气很大,但不过是个九品小官,为了前程,便一口答应下来。

后来,在史弥远的大力推荐下,赵与莒被立为沂王赵抦之后,改名赵贵诚。这样,赵贵诚就成了宋宁宗的侄子、太子赵竑的弟弟,初步具备了立储的资格。史弥远又在宋宁宗和杨皇后面前大说太子赵竑的坏话,提出改立赵贵诚为太子。宋宁宗虽然昏庸,却还是知道赵竑才是自己真正的亲侄子,因此没有同意史弥远的建议。太子赵竑的老师真德秀感觉到史弥远有废太子赵竑之意,担心祸及自身,因此抢先辞去了东宫职务。太子赵竑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谋臣。

因此,理宗自然也知道自己是从平民身份变成皇帝的,皇位得来名不正言不顺,且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必须完全依赖于史弥远与杨皇后。所以,他一当上皇帝,便尊杨皇后为太后,请杨太后垂帘听政。但理宗自己也明白,如果自己这皇帝再不做出些事迹来,将这上天给的大好机会浪费了也是一种莫大的罪过。但为了日后能成大事,许多事情他都可以忍。历史上的宋理宗就是一直继位十年,史弥远去世之后才开始亲政的。他一亲政,马上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这便是历史上的“端平更化”。

不过,宋朝也出现了一些皇帝主动让位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宋朝与金国或蒙古开战之时。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皇帝固然命宋军死守反攻,但拖得时间久了,再加上宋军不敌,这些皇帝便有些慌乱。例如宋高宗即位之时尚力抗金国,但战败迁都南京之后没过多久,便主动让位于太子,自称太上皇。而到了蒙古南侵的时候,当时的皇帝更是已经没人主动愿意做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朝中的大臣又不让其退位,但其自己却又主动请辞,生怕宋朝一旦战败之后会殃及自身。而当时南宋的朝庭也是极其软弱,甚至对于江南的统治也极为不力,稍远一些的地方便无法顾及到,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袖珍朝庭了,这在历朝也是极为少见的,因此南方沿海已出现了一些初级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此时宋理宗心中如此想着,现在大宋有了李响这样的人才,以及李响发明的火炮等利器,打败蒙古或许真的有希望,若能收复江北,甚至统一华夏,那将是多大的丰功伟业,理宗心中跌宕起伏,久久无法平静下来,他此时正好站在假山上的亭子内,手扶红色雕栏,目视远方天际,思絮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北。昭义郡夫人正依在理宗身边,望向理宗的目光,正是柔情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