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线装书的前世今生(1 / 2)

旧书大亨 镔铁 1754 字 10个月前

感谢冰凤恋凰书友打赏588起点币,还有其它书友打赏,多谢支持,二更送到!

租住公寓内。

林逸洗了洗手,这才把自己捡漏来的一麻袋佛经小心翼翼地倒出来。

看到这么多古色古香的经书,说他不激动是假的。之前在废品站,实际上林逸也很激动,不过他装作很淡定,很坦然模样,年轻人要有很好的镇定功夫,林逸觉得自己做的就很不错。

看着地上铺满的一本本线装书,林逸觉得自己像是做了一场梦。实际上,他从来都没有拥有过一本线装古书,原因很简单,第一,少见,第二,太贵。

如果算起来,他近距离接触的线装书就是上次去茶楼看到的那本陆羽茶经,不过可惜,那本书是别人的,自己只能眼馋,只能用手摸摸。

但现在,满地的线装书都是他自己的,是的,这些都是他的,他不仅可以摸,可以看,还可以抱着睡觉。

实际上,只要是爱书之人,就没有不爱线装书的。

平装书是书中的“小家碧玉”

精装书是书中的“大家闺秀”

线装书则是书中的“绝世尤物”。

面对“绝世尤物”,做为男人,谁不想一亲芳泽?!

林逸是个男人,并且是个爱书如痴的男人,所以他也很喜欢线装书。不仅是他,凡是爱书之人,无不热爱线装书。以至于,现在连很多的书店,也开始大量出版线装刊物,新版线装书的价格更是高居不下,四大名著,唐诗宋词,曾国藩家书,毛太祖选集等等,几千,上万,令无数人惊掉大牙。

世事轮回,四十六年前,“线装书”作为中国旧文化的标志,随着“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直接被扔到茅厕,更多的线装书从家家户户搜寻出来,悲催地装载到架子车,拖拉机上,直接拉到造纸厂打成浆糊。

一车又一车,承载着中华古代文化的线装书被丢入了搅拌机,被塞进了茅厕,金贵的元版宋版书,变成厕纸擦了屁股,成了手纸包了油条,当作废纸垫了桌脚

可是现在,这些原本包油条的,擦屁股的,垫桌脚的线装书,却成了整个旧书收藏界的“王者”。

通常来说,线装书的封面及封底多用瓷青纸,封面上贴白色签条,书签和扉页的题字往往出自名家之手,常加盖红色印章,书脊用清白丝线缝缀,古朴清新。一书多册的线装书还用纸板青布糊制成“函”收装,配以牛骨别子,讲究一点的还用象牙别子。线装书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印刷,能够别具一格地体现学术、艺术价值和书籍装帧的特色。这种装帧,便于翻阅,不易破碎,很实用。

鲁迅先生在著名的杂文病后杂谈中谈到,读“硬领皮靴”的洋装书,“就好像两只手捧着一块大砖头,不多工夫,就两臂酸麻,只好叹一口气,将它放下。所以我在叹气之后,就去寻找线装书。”线装书可以卷起来看,也便于携带。线装书大都是大字印刷,还常用“乌栏丝”相隔,也就是用墨色在纸上打直线,看起来方便,很受读书人喜爱。

七十年代初,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毛太祖更是把一套线装书楚辞集注作为国礼送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首相先生十分满意,如今那样一套线装书高达数万。巴金九旬大寿时,朋友们想送给老人一件有意义的礼物。思来想去,有人出了主意,精制一批随想录线装本,得到老人赞赏,如今那套书也高达数千。

收藏界有句话,叫做“百年无废纸”。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与郑振铎一起精印了一种北平笺谱。鲁迅当时幽默地说“至三十世纪,必与唐版媲美矣。”其实,不到半个世纪,这部艺术品已是难得的文物了。

淘书笔记记载

2009年,嘉德拍卖会上出现了一部民国版的初版编号本北平笺谱,已经拍出了13万。1958年,为了悼念鲁迅和当时因飞机失事牺牲的郑振铎,复制了这部笺谱,改名为北京笺谱。时至今日,这部复制品也成了不可多得的精美珍品了。一些质量好的近三、四十年的线装书,已经堂而皇之登上了艺术品拍卖殿堂,拍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价格。

今年六月份的拍卖记录有1977年版大字线装书史记30卷,拍卖出345万元1972年版鲁迅全集线装十卷本,23万1974年的三国志通俗演义,32万元80年代的十竹斋画谱原价几十元,以4025元成交。

林逸闭了眼,这,就是线装书的前世今生。

回过头来,林逸将收来的佛经整理清楚,分别是

金刚经一册,

般若蜜多经一册,

万佛经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