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科改(4)(1 / 2)

明末皇太子 酒司令 1099 字 10个月前

府学当中经典依旧是一等科目,差不多与后世语文的地位相差仿佛,但考试地位再一次缩减,成为五分之一,合格者便是举人,当然新式叫法称之为硕士,走到这一步,差不多已经算是拿到了官场的入门证,做个八九品小官或者小吏还是没问题,当然运气好,一飞冲天也不是没有先例。

省学已然分科,不过现在新学当中的读书人离升入省学还有好几年光景,现在拿出来谈未免言之过早。

京学现在特指南京,与陪都北京、中都凤阳完全没有丝毫关系,京学现在完全可以称之为职业学院,比如军事学院、医学院、工学院等等,当然以学习经典的国子监同样也属于京学范畴之内,但是京学虽然名义上是最高等的学院,但是其内学生在科举改革当中不占有任何优势。

府学、省学、京学三个学校的学生具备入京会试的资格,会试的内容主要就是一个选字。

怎么选?第一场数学必考也是统一考,考完以后阅卷放榜,分数达到八十以上的学子获得第二场考试的资格!

第二场策论必考加经典选考,四书五经当中自己任选一部考核,你认为自己《中庸》学的好就选《中庸》,认为《大学》吃的很透就选《大学》,两门科目同样采用打分制度,十名阅卷官每人拥有十分打分权,觉得你的策论和文章值几分就打几分,两门总分达到一百五算合格,但每门不能低于六十五,这个时候考试合格就已经差不多算是拿到了准进士头衔,之所以说准,是因为新科举限定的合格人数为一千人,如果合格的学子超过一千,那么便以分数高低论成败,换句话说,经过核算以后一千以内的学子就是当科进士。

第三场殿考,考时事,规则与往年基本一致,只要考生在考时事的卷子里面不大放厥词,引得继位阅卷官超过半数觉得不喜,给出差评的话基本没有被黜落的风险。

第四场官考,又称选仕考,算是科举改革的一大创新,获得官场入仕证的进士门,未来必然是要做官的,当然这也是学子们的终极目标,那么怎么让新进进士入职合适的口子就要通过一个官考来决定。

官考不是朝廷统一的考试,而是由各个部门自发组织的考核,比如雄心勃勃想要未来能够入阁理天下政的学子可以参加内阁‘庶吉考’别称‘翰林考’,意思简单明了,能通过庶吉考的进士,进入官场的第一步就是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等到在翰林院资历熬的差不多了,就会外放,一般外放以后就是县府正印官,只要做出政绩,资历也足够,那么以后就有机会参加五年一次的内阁大选,或者各部部阁级高官位置,前途一片光明。

这也是传统儒家文臣与天子争取而来保留火种的最后一块阵地,庶吉考考试的内容与传统科举考试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只考经典道德文章,阅卷考官自然还是凭自我喜好,不过想必会宽松的多,若是太严苛,以后谁还报考庶吉考,报的越少说明苦读经典的学子就越少,久而久之,那儒家就不是势衰而是将要面临彻底没落的风险了。

当然这一点朱慈炯非常乐意见到,但儒家大臣没人会那么蠢,自己自绝道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