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是战时,兵危战凶嘛,满朝上下就算是有意见但也不是不能忍受,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嘛,就算满朝逼天子派遣文官督师,有天子做强力后盾的军队都未必把督师官员放在眼里,要是真使绊子下个套造成个小小失利,没准天子就会借题发挥,那就不是去捞政绩而是找死去了,所以朱慈炯在明确说出不会让文官插手军队战事之后,一众官员也就偃旗息鼓不作他想了。
其实百官包括成了精的高官显贵都以为天子不让他们插手军队是不想让文官的参与而让战事多出变数,毕竟以文抑武只是预防武将祸国的一种手段,并非是说文官指挥军队作战就会比武将高明,但是武将势大而祸国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这才让宋明两代定下以文制武的基本国策。
可惜朱慈炯这位拥有现代头脑的君主想得又岂会这么简单,文官领导武将去打仗,先不说外行领导内行这一类的问题,就说祸国,难道历代文官祸国就比武将轻了?汉代的王莽直接篡国,唐代的牛李党争磨平了大唐的最后一丝元气,宋代新旧党争就是北宋覆亡的罪魁祸首,至于明代亡于东林党也得到广泛学者的一致认定。
所以单纯的去讨论是文官乱政还是武将祸国并没有实质性意义,要想让一个朝代长治久安绵延万代,不考虑变更政体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看君主的手腕,朱慈炯相信只要自己一天还坐在这个龙椅上,那么就不可能让文官或是武将一家独大,帝王心术讲究平衡,文武相制乃至军队互制才是制衡之道。
不派遣文官督师军队朱慈炯的另外一层考虑就是他实在信不过这些人的操守,这些读了一辈子圣贤书,整日里标榜自己是道德君子,张嘴圣人之言闭嘴仁义道德的家伙,为了自身乃至家族利益比起商人还要贪婪十倍百倍,让他们去督师,没准就有利益熏心之辈为了黄白之物倒卖军火,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绝对的利益才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如今朱慈炯仰仗的就是军火,若非火器犀利,大明三十万仅仅整练不过年许的新兵上了战场怎么也不可能是数十万流贼的对手,更不用说号称无坚不摧的满清铁骑了。
这次望月军平定湖北,各府县暂时实行军管,朱慈炯当然知道这绝不是长久之计,但是新学教育人才远远还没有成长到足以抗衡旧式文官集团的程度,新学人才现在就是一颗茁壮成长的幼苗,最需要的就是悉心呵护和保护,否则引起旧式儒臣的警觉,到时候会发生什么变故就连朱慈炯都不敢保证一定能够掌控,所以现在的他只能选择隐忍,直到忍无可忍或者是无须再忍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