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细作的前提(1 / 2)

大顺皇朝 飘依雨 1318 字 11个月前

ps:各位书友不好意思,要去亲戚家玩几日,路途遥远,来不及更新,这些都是仅有的存稿,好久没求过订阅啥的了,在这里求些订阅,月票,哪怕一张都好,证明我写的书还是被认可的,谢谢各位书友了!

结果李诫递过来的宣纸,陆承启粗略地扫视了一眼,便发现这还是几张图纸。对比刚刚李诫画的图纸,一眼就可以认出来,这是他亲笔所画。

李诫是全才,陆承启早就知道了。可仔细看了这些图纸,再研究起下方的蝇头小楷,陆承启才明白,这种抽象的东西,居然都是农具!

陆承启震惊莫名,因为这些东西,都不是他这个从小到大没做过农活之人,能看得懂的东西。惊愕地抬起头来,问道:“李卿,这些都是农具?”

其实他只是想确认一下而已,因为李诫只是粗略地提到了这些农具是做什么用的,可陆承启没有这个水平判断啊!实不实用,还有待考证。

李诫肯定地说道:“陛下,臣这几日思来想去,做了工部尚书,便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能力来。臣呕心沥血之作,便是这几样农具了。”

陆承启尴尬地笑道:“李卿,朕不瞒你说,朕看不懂这些农具。不过,李卿你倒是可以跟朕说说,这些东西到底怎么用。嗯,就拿这个甚么秧马来说好了,这分明是一艘小船嘛,怎么能称之为秧马呢?”

李诫说道:“陛下,这是用于水稻插秧的,便称之为秧马。其时南方已然出现。只不过臣拿来稍稍改进一番罢了。”

接着。李诫指着图纸。一一说明了秧马的用法。在种植水稻之时,秧马可用于插秧和拔秧。秧马的外形确实如同一艘小船,头尾翘起,背面象是瓦片一样。可以供一人骑坐在腹中,操作者坐于船背。如果是插秧,则用右手将船头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双脚使秧马向后逐渐挪动;如果是拔秧,则用双手将秧苗拔起。捆缚成匝,置于船后仓中。李诫说着说着,还亲手做了一番示范。

对于稻田,陆承启重生前是南方+∈dǐng+∈diǎn+∈小+∈说,.∨.☆o< s="arn:2p 0 2p 0"><srp p="/aasrp">s_();</srp></>人,见得也不算少了,能看得出秧马的意义所在。在有水的稻田之中,确实能做到进退自如,可提高功效,以及减轻劳动强度。

正如李诫所说,这样的秧马。在京西南路、两江南路、福建路、两浙、广南东路、荆湖北路已经有人用了,只是推广力度不够而已。这些地方。都是水稻种植的地区,也就是后世的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陆承启算是认可了这样的秧马,说道:“若能使得粮食产量增加,朕是肯定答应的。只是李卿,你想过怎么推广吗?”

李诫一愣,他只是兴冲冲地做出了图纸,对于如何推广这个问题,他还真的没有去想过。陆承启就知道是这样,李诫根本没有思考过如何使得这些极其谨慎的农户接受这样的新农具。皆因古代农作物产量不高,贸然启用新农具,使得粮食减产的话,农户一家就要挨饿受冻了。关乎身家性命的事情,农户也不是傻子,他们也是要三思而后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