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1章 仿品(上)(1 / 2)

扬州八怪,说的是从康熙末年到乾隆这段时间,活跃在扬州和金陵一带的一批书画家。这里头的“八”指的是约数,叫八怪,并不是说就8个人。

根据后人的统计,能被算进“扬州八怪”里的差不多有15个人,这些人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风格以及为人处世,异于常人,不落俗套。

俗话说“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作为日后公认的八怪之首,郑板桥要是没点“大病”,还真坐不稳这头名的位子。

他是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一个江苏人,40多岁才在山东当上了个县令。

要是普通人,好不容易当了官,那就该像周杰伦歌里唱的那样“一步一步往上爬。”,想要爬,就该学着乾隆朝其他的官一样,学会贪,学会拍上司马屁。

结果他倒好,顶头上司,当地知府来他县里巡查,他列了个菜单,分别是:青龙卧沙滩,白皮颜又煽,一清又二白,油炸天鹅蛋。是为四菜,再加一汤:门泊东吴万里船。

菜名听着霸气又有格调,但实际上就是:拌黄瓜,醋粉皮,小葱拌豆腐,炸黄豆与鸡蛋汤。就这菜色,知府肯定是不高兴的。

但郑板桥还真不是针对这位知府,他是真的一视同仁。

因为钦差大臣来巡查的时候,别人送金银珠宝,他送去一盒萝卜,还附赠了四句打油诗:东北人参凤阳梨,不及潍县萝卜皮。今予钦差送厚礼,能驱魔道兼顺气。

就这做派,别说在乾隆朝,就是在今天的官场,也走不远。所以郑板桥当了10年的官,政绩斐然,民间风评极好,都还是个县令。

直到乾隆18年,山东大旱,饥民遍地,在山东潍坊当县令的郑板桥向上官,请求赈灾。这一年乾隆爷过的也不舒心,洪泽湖大水,黄河决堤,蒙古部族动荡。

跟这些事情相比,山东这点旱灾,死几个人,又能算的了什么,山东的高级官员都想捂盖子,就郑板桥在那跳来跳去的,自然碍眼,所以干脆就把他的官身也给扒了。

做官的时候没贪到钱,没了官做,郑板桥就只能靠卖画为生。卖画,他也不老实,靠卖画为生的名人不止他一个,比如宋朝的许道宁,明代的唐伯虎,扬州八怪里一大半是穷鬼,都卖画。

但是明码标价卖画的,就郑板桥一个。

古时候的读书人都讲究清高,所以收钱就是件很讲究的事情。画家自己是不开价的,一般都是让买家自己看着给。这么做,就是避免外人嚼舌根,说他铜臭味重,有辱斯文。

所以那时候有的人就抓住了这心理,上门求画的时候,先一顿彩虹屁,夸上一句,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画技直追顾恺之秒杀吴道子。

马屁拍到人家下不来台后,再说自己要求画,为了表示谢意,送上薄礼云云。马屁是假的,薄礼是真的,往往就是几盒糕点,或者不值钱的土特产。

但画家,为了体面,也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明知道吃亏还是给他画了。

为了应付这些人,郑板桥直接写了个价目表<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价目表下头,还给做出了详细解释,大致意思就是:你送的东西,我不一定喜欢,所以不如给银子。有了钱,我什么买不到。

而且一收到银子,我心情就好,心情好了作品质量就高。

原话还挺长,但宗旨就一条:想要画,给钱!

“小齐,这画你看怎么样了?”

坐在一旁的吴老爷子是个急性子,眼看着齐鸣盯着画看了半天,没什么动静,嘴角边还带着意味不明的笑意,所以直接开口询问。

那对夫妻也是一脸焦躁,想问又不敢打扰的纠结表情。

“哦,还要看看。”

齐鸣被吴老这一打岔,倒也回过神,应付了句后,随口问道:“这画哪儿来的?”

他这么问,也算是例行公事,因为来历也是鉴定必须要有的一环,很多时候能成为东西真假判断的依据。

夫妻俩对视一眼,女人推了推自家男人后,男人才道:“前段时间,收拾家里的时候,找出了个老人留下的箱子。

想着没什么用,就劈了做柴,结果拆开才发现,箱子底是双层木板,这画就被夹在了木板中间。”

齐鸣点了点头,顺嘴回了句。

“有一层,应该是樟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