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307岂有三十年不上朝的天子?(2 / 2)

他有些不能相信的望了一眼身旁的朱标。</p>

朱标对于后代子孙如此表现,也是没有心里准备。</p>

“爹,可能是自幼被惯坏了,过一阵子就好了。”</p>

朱标尝试给找补一句。</p>

作为勤政的朱元璋是看不得这种情况的。</p>

结果他们父子两个发现万历的行为过于难以理解。</p>

堂堂大明皇帝,他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p>

许多人想要告老还乡,皇帝不批,直接自己跑路回家,不伺候了。</p>

当然了也不会发什么退休工资,更不用说死了还给你一些钱财之类的。</p>

以至于官衙里的官员都不够用了,许多当官的也不做事。</p>

“天下岂有三十年不上朝的天子?”</p>

朱元璋目瞪口呆,许多话都憋在心里。</p>

朱标也是一个愣住,不知道要说些什么。</p>

好一个雄心壮志的皇帝,干掉权臣后,自己发现自己不行,直接不干活了!</p>

“真,真是烂泥扶不上墙!”</p>

朱元璋攥着拳头愤愤的咒骂了一句。</p>

有这个皇帝以身作则,后面的皇帝还不是有模有样的学习?</p>

“朕好心痛啊,皇位怎么会落在这种人的手里!”</p>

朱标也不知道要怎么宽慰老爹,毕竟是自家子嗣嘛!</p>

不过让朱元璋好受一点的是。</p>

万历不上朝,整个没有出现宦官之乱,也没有出现外戚干政,更没有严嵩、张居正之类的权臣,朝堂内党争也是在能控制的范围内。</p>

万事不理的情况当中,大明还打了三次大仗,取得了完全胜利。</p>

朱元璋紧皱眉头,想要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p>

第一场便是宁夏之战,领头的是一个蒙古人,这个蒙古人父兄被杀,跑到大明当兵效命了一辈子,才升为副总兵。</p>

哱拜退休了他儿子继承职位后,按照惯例,老哱家保有一千多“家丁”,依旧由他儿子统帅。</p>

“家丁是什么意思?”</p>

朱元璋瞧着那一批批精良装备的士卒,眼里露出极大的不解。</p>

倒是朱标沉稳的开口道:“如今大明的边境已经发展成为魏博牙兵那样的私人组织了吗?他们只听给他们发钱的私人官员,而不听从朝廷的命令?”</p>

“今西北将帅所蓄家丁,其廪饩衣械,过额兵十倍,每当大敌,用以陷阵,其善战者多以首功自奋,间至登坛。”</p>

“普通将帅哪里养得起如此多的士卒,他们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p>

朱元璋阴恻恻的道:“朕看他们都是把大明养兵的钱都拿走养自己的私兵去了,瞧瞧那些大明士卒一个个跟要饭的似的,与那些精甲士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朱标也认同他爹分析的话。</p>

大明费尽心思弄的边防,着实是没有料到,最后竟然会发展成这样。</p>

那么多的士卒的粮饷养少数精锐之士,就能护卫着边疆不失。</p>

蒙古那些精兵都堕落成什么样子了?</p>

才能被这样的大明少数精锐士卒给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不敢轻易叩关来!</p>

朱元璋父子两个瞧着,继承家丁的副总兵哱承恩卷入了一场兵变。</p>

他因欠饷钱而发怒,杀了宁夏地区的巡抚。</p>

但问题也不单单是因为欠饷的事,巡抚是由文人出任的。</p>

党馨的官威很大,故意打压这些武人。</p>

尤其他是认为哱拜这个蒙古人,非我族人,其心必异,还自荐当总兵。</p>

你脸呢?</p>

于是朝廷屡次不给哱拜升为总兵。</p>

最主要的是你哱拜还冒饷养家丁的事,被我查出来了。</p>

就算你父兄被蒙古人所杀,为大明作战效忠一辈子,那也不行。</p>

文人打压武人,朱元璋觉得很正常,他现在就是稍稍打压一二武人的地位。</p>

可是这个巡抚的地位,凭什么要比总兵还要大?</p>

这其中有什么变化,朱元璋也没法去分辨,但是更加严重的问题困扰着他。</p>

“军队欠饷?而且一下子就欠了好几年!”</p>

“哱拜的胆子很大啊!”</p>

久经沙场的朱元璋自是知道这是一场严重的事故。</p>

因为就算哱拜冒领饷钱,朝廷也没有足额发放,许多士卒就更领不到钱了。</p>

前几年没兵变,他就觉得这些士卒对于大明还算的上忠诚了。</p>

“军屯没起作用?”</p>

朱标也知道宁夏那个地方种地不容易。</p>

朱元璋对于军屯这件事很重视的,他出身贫苦,自是切身知晓百姓缺衣少食的苦楚。</p>

所以等他参军的时候,就深知军饷是维系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性,并且想方设法的筹集军饷。</p>

在他当吴王的时候,吴良两兄弟在江阴屯田,做到兵精将良,使得张士诚不敢贸然西犯。</p>

而康茂才在金陵等地屯田,除了能给军饷之外,还剩余七千石,得到了朱元璋的褒奖。</p>

建立大明之后,朱元璋迅速在新占领的省份进行屯田,为了对付北方的蒙古人,更是加强了北方屯田备边的重点。</p>

同样在收复四川、云南等地之后,也进行大规模的屯田。</p>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省份都能因为屯田而粮饷充足的,于是开中法出来了,用来补充军饷。</p>

除此之外,朝廷对不够的地方还会调拨钱粮。</p>

由开封漕运到陕西,再由陕西转运到宁夏,以此充当当地驻军的军饷。</p>

因为军屯和军饷制度密切相关,由于军屯的迅速发展和商屯、民运粮的补充,所以军饷来源比较充裕。</p>

现在的大明几乎实现了朱元璋“足兵足食”的构想。</p>

欠薪几乎不可能存在,而且朱元璋还会寻机给驻守北方的士卒发放赏赐。</p>

当然了,当官的和普通士卒之间的“薪水”差距过大。</p>

而且也是朱元璋一厢情愿的夸耀之词。</p>

这些士卒除了要承担戍守军役之外,大多都是要从事艰苦劳动,一个月的月饷不过一石,勉强维持两三口的生活。</p>

一旦有军事行动,再另外给点粮食做费用。</p>

若是遇到天灾人祸,或者人口较多的士卒家庭,生活便难以维持。</p>

“这么说,如今的大明已经到了王布犁所言的地步,总兵等军官手底下有大量的田地,许多人都变成了农奴,而不是大明的士卒。”</p>

朱标轻微颔首,他记得戚继光这个人是靠着募兵来保证战斗力,获得了张居正的支持。</p>

“所以现在的大明士卒都不是靠着屯田,而是给钱招募士卒,朝廷不给钱,他们就反了,同魏博牙兵并没有什么区别。”</p>

“不对劲。”朱元璋又摇头道:“咱记得张居正执政十载,府库钱财很多。</p>

朝廷不应该没有钱财给士卒发饷,那就是本该发的饷钱没有发到这些士卒的手上,让他们给贪墨了。”</p>

朱标也认同的颔首,有严嵩那个大明最贪的权臣在,即使拨乱反正,边疆地区也很难立即就扭转过来。</p>

尤其是天高皇帝远,更加容易不受控制。</p>

然后朱元璋父子两个就瞧见了,张居正攒下的那些家底子用在哪里了!</p>

朝廷派大兵来围剿这伙叛军,从府库里拿了不少银子。</p>

如此情况,直接给朱元璋整一个大无语。</p>

大笔银子花出去用来平叛,伱们这群狗东西,早点拿一点点钱发军饷啊!</p>

偏偏把事情搞大。</p>

“你娘的。”</p>

一向以宽厚示人的朱标更是直接骂娘了。</p>

在暴动的过程中,刘东旸和他的部下迫使总兵官张惟忠自杀。</p>

然后他宣布自己为总兵,让哱承恩与另外一个人任他的左、右副职。</p>

哱拜在这一连串兵变事件中从来没有接受任何头衔,但他被朝廷确认为这次叛乱的幕后策划人。</p>

一个小小的军士哪有这么大的胆子!</p>

尤其是他还敢杀巡抚,杀总兵。</p>

这背后能没有暗含二心哱(bo)拜的支持吗?</p>

(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