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布犁在六部的名头,可是要比检校更加“威风”!
谁让他是天子的女婿呢。
不过让众人放心的是,王布犁他只是个典史,而且陛下也觉得他年轻,并没有把他往上提的想法。
如此一来,用不着跟王布犁成为同僚,那也就不用时刻担忧自己的前途了。
这阵子已经开始收税行动了,朱元璋施行的是两税制。
虽说朱元璋定下的拾一之税,但目前而言并没有按照这个税率收税,而是某些地方重税。
然后今年老朱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改变了交税的法子。
王布犁看着老朱给县衙的布告,令百姓以银、钞、钱、绢代输,银一两,钱千文,钞一贯,皆折输米一石。
小麦则一石折纳粮银八钱,钱八百文或者钞八百文。
麻布一匹,折米四斗、麦五斗。
看来这两年户部收的粮食足够多,已经把重点放在了麻布上面,用来制作军服。
至于朱元璋竟然认同等价收宝钞这件事,还王布犁心中蛮意外的。
一向抠逼的朱元璋,怎么能回收宝钞呢?
他真赚到大钱了?
尤其是打着今年下大约水灾的旗号,朕知道百姓欠收,所以才把粮食留在民间,朕不能让百姓饿肚子。
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着实是让王布犁觉得朱元璋他想要洗白似的。
倒是知县吴卫给解释了一遭:
“屯田收效,军粮无虞,京师粮食储备足够两年之用,故而陛下已经允许南方诸多布政司并收折色,并不用主抓粮食。”
“明白了。”
王布犁叫人把天子的布告立即印刷出来,派人传遍江宁县各个乡村。
收税是头等大事。
整个县衙的人都要为这件事服务。
今年的夏粮在江宁县已经被免了,百姓们顺便还被朱元璋给发了宝钞作为赏赐,但是秋粮的收缴不能超过明年的二月。
特别是京县,你必须得早早完成才行。
因为按照规定是不能超过十一月的,若是有稽违堪合者,皆坐死。
那些时间,都是给距离南京远的省府留的时间。
王布犁带着布告出城前去宣布,这也是典史的分内之事。
干不好就要受到牵连。
“皆坐死”这个刑法非常严重,所有与之有关系的亲朋都要受到牵连而死。
其实只要战争过去,对于普通百姓都是极好的。
因为老朱规定,百姓逃到他方,只要你在当地开荒耕垦成熟,那这块地就是你的,到官府做好登记即可。
你也就成为大明的小地主了。
这个时候便是地多人少,谁有本事能开荒,谁占的田地就多,原始股就高。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去西北边境种地,好,你开垦出来的土地,大明朝永远不收你的赋税。
于是大批量的人前往陕西三边数千里绵延开荒,就为了不用上税。
但是有着极大的风险,那就是要时刻防备蒙古人前来烧杀抢掠。
当然你是比不过老朱大手一挥赐给勋贵们的土地拥有数。
只不过随着朱元璋干掉蓝玉后,出现大批勋贵主动退田以表自己忠心的事情。
上元县不仅有民田,还有不少的官田。
比如给王布犁划分的田地,以及两宋金元遗留下来的官田。
这些几乎都是元朝皇帝赐给内附的维吾尔上层人物、府衙、驿站等等前朝的熟田,全都归了大明所有。
朱元璋也并没有把这些官田都赐下去。
毕竟这些田都是上好的田地,全都是入国库的。
现如今朱元璋还没有制定各个阶层采取优免赋税政策的昏招呢。
对于地少的贫民没有规定起征点,另外又给达官显贵们田赋优免权。
如此一来,便是大明田赋制度败坏的加速剂。
没有功名的庶民地主,为了逃避田赋,往往将土地寄予贵族缙绅名下,从而造成田籍的混乱。
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大明后期都收不到赋税。
王布犁骑着小黑子在乡间溜达,秋粮皆是以米(皮谷)为主,周遭百姓其实受灾并不严重,不像城内容易发生内涝。
勤劳的百姓冒着雨都在田里排水,免得家里没了收成。
如今这群人听着王布犁念着皇帝的布告,说是不感激那是假的。
这下子家里的粮食多了,还能把“降价”的宝钞当做赋税交给官府,怎么想他们都是占了皇帝的大便宜啊!
王布犁听着百姓们对朱元璋的歌功颂德声音,其实蛮单调的,因为他们也想不出太多的词来。
总之朱皇帝现在是个好皇帝了。
毕竟夏粮没收,秋粮又让他们占了大便宜。
可除了夏秋两税之外,百姓还要承担另外一项赋税,那就是草料。
这是必须要交的。
毕竟老朱已经准备好要去干吐蕃残部了,人吃的粮食充足,战马吃的也不能少。
草主要是稻草。
料主要是黄豆、黑豆,都是用来供应官府和军队饲养牲畜和战马的。
应天宁国等六府(距离南京较近),各输草料,每重租田一顷十六束,轻租田加倍。
所以连王布犁的小黑子都是吃的官家草料,用不着自己另外出钱供养马匹。
王布犁看着远处的流过的河水,用不了多久这里也该繁忙起来了。
京师皇室、官僚、士卒消费的粮食,绝大部分来自南直隶各府并浙江、江西、湖广等地,为了避免农民送粮皆是耗费在路上,全都走水路。
尤其是南京周遭,老朱盖了大批粮仓用来存粮。
洪武永乐两朝,大明同蒙古人之间半个世纪的战争,便经常从这里拿粮食调到边军。
朱棣二征瓦剌的时候,调动了超过二十万民夫,三十万头驴,运了接近四十万石粮食前往塞外,支撑战争。
王布犁轻磕马肚,摸了摸跟着自己吃皇粮的大黑马。
老朱前期为了支撑辽东战事,是想要用海路的运粮的,从南京这里到直沽(天津,朱棣成功后改名),结果遇到风暴,船只到了镇江就回来了。
老朱也不死心,又派人运粮,结果这次遇到风暴,船翻了四十余艘,死了近千人,这才彻底放弃海运,转而想要漕运。
但是济宁北边南旺地势较高,北注的水不流,反而形成倒灌,南旺一带冬春季经常没水,运河无法畅通。
只能水路都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对于京杭大运河的事,王布犁并不清楚还需查一查。
但是海运想要不遇到风暴,那不得选时间吗?
如此才能有效避免船只覆灭。
但目前而言,大明高层好像没有多少人懂这个知识,自然也就没有人告诉老朱该怎么做。
永安村。
王布犁终于借着办公差的借口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地。
这一次是看望新搬来的工匠家眷,顺便看看他们把铁炉子什么的成品做出来没有。
待到冬天了也好发卖给朝廷,正好把这个加工场给转起来,也算是给朱明秀搞点产业。
“驸马爷,您掌掌眼。”
工匠头子付家乐把铁炉子给拿出来请王布犁过目。
全都是按照驸马爷的图纸给做的,尤其是还用了一下烧了烧。
“嗯。”
王布犁只是瞧了瞧,这玩意其实没什么难度,要是有机器拿就是冲压件。
奈何人工都是凿吧出来的。
“煤的温度高些,不会把这炉子给融化吧?”
“不会不会。”工匠付家乐连忙保证:
“除非是那种上好的煤连绵不断的烧,能把这炉子给烧软喽。”
王布犁轻微颔首,大明也用不着什么上好的煤,他索性站起身来:
“告诉兄弟们加紧干,技术要过得去,咱是计件给分红的,若是后期出现了问题,可是要追责的。”
“驸马爷,您就瞧好吧,咱绝不敢坏了驸马爷的名头,要不然咱在新房里住的也不踏实。”
“好。”
王布犁拍了拍沾了灰尘的手:“待到不忙的时候,我会去国子监找人来这里给大家的孩子教书的,这暖炉子正好用的上。”
“哎。”
付家乐脸上带着笑意,一帮工匠同样带着笑意。
驸马爷没嫌弃咱,那可就太好了。
王布犁又去田地里瞥了一下乡民的收成,大抵是没差的。
这些粮食也有自己的一份。
果然,公主府空的粮仓都是能用的上,为皇家服务的工匠们可太懂了。
田间地头的百姓们也喜笑颜开的。
毕竟,这里是免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