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上写着:“。。。夫唯水利之事,乃国之衡也,水不治则天下偏,河不修则民生敝。。。”;“。。。是故修治水利,当从运河始。。。”;“水治则农兴,农兴则民富,民富则国强,国强则攻敌无有不克者。。。”
朱棣兴奋的一页页读下去,郁结的心情逐渐舒展开来。这篇奏折提出了三十多条有利的意见,大部分是关于治水的,还有些是关于恢复农业生产和农民积极性的,还有些是关于税制改革的。
“好!写的真是好!”读得津津有味的朱棣不由得为此文的作者打心眼里由衷的感叹道。
于是他专门留意了一下奏折上写的名字那一处:“臣,夏原吉启奏!”
“原来是他!”朱棣不由得愣了一下。依稀想起了自己靖难成功的那一天,他率领大军杀进皇宫,当天夜里便占领了六部。当他进入六部办公地点的时候,那些大臣们已经死的死、跑的跑,偌大的六部,空旷的如同一处废墟。
就在这时,朱棣突然发现,户部的一处值房内,还有微弱的灯火。
朱棣兴奋的带兵冲了进去,却发现里面坐着一个专注的年轻人,正在就这微弱的油灯,核对着账簿上的数字。一边核对一边还不住的摇头自言自语道:“不对。。。不对。。。这也错了。。。我出去了这些日子,怎么算错了这么多账目?”
朱棣“唰”的抽出刀来,架在了年轻人的脖子上,威胁的说道:“你为什么没跑,是等着脑袋搬家吗?”
出乎朱棣预料的是,年轻人面对脖子上锋利的钢刀,根本不为所动。而是继续拨打着手中的算盘珠子,一边打还一边继续念着账簿上的数字。
“你不想活了?还不速速拜见燕王殿下?想被砍吗?”一名朱棣的亲兵看不下去了,一拍桌子,朝着年轻人大喝道。
“等会儿。。。等会儿,等我算完了这几本账簿再杀我。”年轻人的视线没有离开账本,口中的语气也很平淡。
朱棣的亲兵想要对年轻人动手,却被朱棣拦下了。
“你叫什么名字?”他耐心的问道
“夏原吉,户部右侍郎。”
“好,我记住你了。”朱棣收回了钢刀,朝着后面的士兵做了个手势,带着人退了出去。
“这便是朕和维喆初见的场景啊。”朱棣感慨道:“这小子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对兴修水利的见解深刻而又独特,提出的建议也是因地制宜,合情合理又很实用。看来是时候让他担一些更重的担子了。”
想到这里,朱棣笑了,拿起朱笔,在夏原吉的奏折上郑重的写下:
“着工部依此折拟定治河方案,核算银两支出。着吏部,晋夏原吉为户部尚书,总理江南治水事宜,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