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消息的建文帝崩溃异常,你朱棣打也打了,赢也赢了,居然还恶人先告状,跑到祖陵去打扰祖先的安宁,还告我的黑状?这哪里能忍住?
建文帝急令盛庸,不惜一切代价,赶往凤阳府,在淮河边摆下防线,一定不能让朱棣过了淮河!
收到圣旨的盛庸极其无语。这些天来,建文帝给他下的旨意只有一个类型,就是要求他务必在某月某日前,到达某处,建立防线,务必不能让朱棣突破某处。
为了建文帝的旨意,盛庸带着自己的军队一直跟着朱棣得到屁股后面跑,愣是没有丝毫喘息之机,部队中开始逃亡的士兵越来越多,搞得盛庸都有点怀疑朱棣是不是全员吃了什么长生不老的仙丹,愣是跑出了六百里加急的速度。
但是眼下朱棣离应天就五百来里地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如果不能在淮河挡住他们,恐怕朱棣真的能够做到朝发夕至,攻进京师。
盛庸只能再疯狂的鞭策自己手下的部队,抛掉一切辎重,不惜一切代价的往凤阳和淮河一带赶。
也许是老天爷可怜盛庸,在朱棣进军的路线上下了几场大雨,受到了大雨的干扰,朱棣的进军速度得到了延误。盛庸这才得以反超朱棣,提前赶到了淮河边。
刚刚得到了喘息的盛庸来不及放松和休息,他指挥自己的士兵立即在淮河一线布防。特别是凤阳和淮安方向,是去应天的必经之路,盛庸把大部分的兵力都布置在了这一线。他有信心在此堵住朱棣,为后面增援的部队争取包围朱棣的时间。
只是一天之后,盛庸就会知道,他还是原来的他,朱棣却已经不是原来的朱棣了。
盛庸的判断很准确,如果是从前的朱棣,一定会突破淮安、凤阳之后再图南下,稳扎稳打。但是现在的朱棣经过了道衍和朱瞻基的启发,已经充分认识到没必要攻打一地,占领一地,再攻打另一地。这样不但拖慢了自己行军的速度,被占领的城池不断的抵抗还会让自己分散大量的精力去维持治安。
所以现在朱棣的策略就是,从不纠缠,快速通过,旁人不问,唯攻京师!
于是朱棣先是派出大部队佯攻淮安和凤阳,吸引盛庸的注意力。紧接着派朱能和邱福带着七八百人直奔淮河的上游,用渔船悄悄的度过了淮河,直奔盛庸的粮草而去。
这下先崩溃的又成了盛庸,粮草被烧,京军的抵抗能力立马下降了七八成,盛庸不得不将所有的兵力集结在淮安凤阳一线,抱着必死的决心,哪怕用尸体堆,也要堆出来一座让朱棣无法逾越的山出来!
盛庸没想到的是,朱棣打淮安和凤阳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盛庸把部队集中起来,放松对淮河上游的防卫。五月初九的晚上,趁着月色朦胧,朱棣率领了自己的部队绕过了盛庸的防线,偷偷的度过了淮河,攻克盱眙,然后又不再停留,直奔扬州富庶之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