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别人对自己的人生指指点点,自己也不想指指点点别人的人生。</p>
不拿道德‘道德教化’、“正义批判”一个人,那就是真正的道德。</p>
上德不德是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p>
真正的道德是没有道德,不道德别人,自己也不被道德。那才叫真正的道德。</p>
下德的道德,是生怕丢掉道德,结果最后呢,答案是没有道德。</p>
每次国家、郡县、某乡邑出了一件事,所有人都在说某人或者某类人失去了道德,</p>
这不过是失去道德冰山一角。</p>
还是放在实际生活之中来说,更有代入感。</p>
假设一个男人三十五岁没有成亲生孩子,那他就被全家族人诟病,因为他没有结婚。</p>
这就是人讲的‘道德’。</p>
当然这个“道德”已经不是两千年前老子所能看到的‘道德’了。</p>
老子大概做梦也想不到,后人有一天会互相逼迫,弄得历史上有社会上人人都不想生孩子的这么一天。</p>
而不婚不育,竟然成为道德指责的一项。</p>
【而人所追求的道德,更劲爆的内容,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写……】</p>
回归老子的‘道德论’,根据他的辩证法,一个东西,你越想有,就越没有,你越怕没有,你就越会没有。</p>
如果你不患,不怕没有,他反而不会没有。</p>
这就是修行人过的第一关,恐怖关。</p>
也就是庄子说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p>
做到没有心,就能得到一切。</p>
而现在的人,恰恰是舍本逐末。</p>
拥有贪婪心、美色心、恐怖心、名利心、分别心,结果什么东西都抓不到手里。</p>
所以成功人士总是会说,要想成功,就不要想着成功,专注于过程。</p>
这并不是鸡汤,而是真正的成功哲理。</p>
假如要参加某项考试,又或者要参与某个竞争,你越想要,越怕得不到,越得不到。</p>
反而是放松的心态去,轻松自如的去,反而得奖。</p>
那么现在为什么,大家都生怕丢掉了道德呢?</p>
这个问题的原因值得深思。</p>
但是聪明人应该已经猜到了答案。</p>
很简单,原因就是道德它已经没了。</p>
没有了怎么办,可是人人都知道社会上不能没有道德,所以说,要把道德找回来。</p>
怎么找回来。</p>
这就是孔子的厉害所在。</p>
找回道德的三种方式分别为:仁、义、礼。</p>
仁义礼就是最高道德堕落了以后的弥补办法。</p>
但是人无论再怎么做,找回来的补回来的肯定不如原来的。</p>
这就好比,一个人毁了容,找了最好的整容大夫给你做整容,但是哪怕整的再好,还比得上原来的吗?又或者说,还能和原来一样吗?</p>
今天下巴换了,需要垫一下;明天要出门,不能吹大风,得遮起来;每天都要大量的补水、保湿……</p>
同理,社会上为什么人过得越来越心累,因为人在很多时候都把精力拿去保护‘整容后的脸蛋’了。</p>
腿断了,安了一条最好的假肢,但是那条假肢比得上原来的腿吗?</p>
找补回来的,永远都比不上原来的。</p>
所以在老子这里,仁义礼都是下德,都不是上德。</p>
但是呢,仁义礼内部又是三等,仁是下德之中的第一等,义是下德之中第二等,礼是下德当中第三等。</p>
所以所谓的道德,老子就做了如上划分。</p>
上德,就是无为而无所为。</p>
不做也不想做。</p>
想做就是有为,而且是刻意去做的意思。</p>
没什么道德可言,你做伱的那是你的自由,我充分尊重你。我不会道德干涉。</p>
下德之中最好的是上仁,上仁是为之而无意为。</p>
上仁是什么呢?就是做但不想做,不得不去做一下。</p>
上义是什么呢?为之而有意为,又做又想做。做了而且是自己想要做的。</p>
上礼是什么?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p>
最好的礼是什么,就是想做,有意为,实际上也做,有为。</p>
若别人不响应,袖子卷起来,硬拉过来做。</p>
上礼是什么,不但自己做,还要拉着别人一起做。</p>
所以上礼是最差劲的道德,不但我自己要遵守这个‘道德’,我还要其他人也遵守‘这个道德’。</p>
而道家的思想就是无为,不想做也不做就是最好的。</p>
一个人不想去做‘道德’,也不拉着别人去‘做道德’。</p>
做了不想做是第二等。</p>
又做又想做是第三等。</p>
不但自己做,还拽着别人做,那是最差的。</p>
最差的就是礼,礼是最坏的。</p>
仁义礼,本就自道德失落后来。</p>
老子说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p>
就是道德堕落了,仁就出来了;仁也不行了,就讲义了;义也不行了,就讲礼了。</p>
这时候再细细品味一下,周朝末年礼崩乐坏,到底说了个什么情况。见仁见智。</p>
可怜的大秦帝国,开局竟然是这么个状况。</p>
(本章完)</p>
(/92462/92462126/113687495.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