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孙可望:我之江山取之满清,而(2 / 2)

其实钱谦益这个人孙可望还是比较认可的。</p>

他这个人有些担当,别的不说,身为江南文坛领袖。</p>

他敢娶柳如是为正妻,给她名分。</p>

他是什么身份?柳如是是什么身份?</p>

不要说在这个封建礼教时代了。</p>

就算思想开放的后世,哪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敢光明长大,八抬大轿的娶个青楼女子啊?</p>

所有在这件事情上,孙可望得竖起大拇指。</p>

钱谦益在此事上是个男人了。</p>

而且还不止如此,水太凉这个典故其实是满清后面编造的。</p>

只不过由于太经典了,所以才成为钱谦益永远无法洗脱的罪名。</p>

当然了,钱谦益虽无水太凉之实,但身为江南文坛领袖,剃发降清永远都是他的黑点。</p>

他这种身份的人一旦降清,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可想而知。</p>

从某种意义上来来说,孙国主和他也算是同病相怜了。</p>

虽然降清论的实际作用没那么大,而且二人做出的抗清贡献更是数不胜数。</p>

但两人地位太高,容易成为众矢之的。</p>

所以很多事情就被一棍子给打死了。</p>

孙国主抗清的贡献和降清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了。</p>

抗清的贡献他是第一,降清的作用嘛,实际上主要是永历朝廷发挥得好。</p>

很少事情真的赖不到他的头上啊。</p>

南明自个漏成了筛子,黑锅怎么能让孙国主一人给全背了呢?</p>

而钱谦益降清之时,南京城中根本就不是他做主,根本无碍大局。</p>

总而言之,孙可望和钱谦益这两位难兄难弟。</p>

一个是先做贡献再降清,一个是降了清后再做贡献。</p>

孙可望现在还没下海就上岸了,无论如何也得拉钱谦益一把。</p>

“国主如此厚恩,老朽实在是无以为报啊!”钱谦益激动地拱手,脸上更是感激之色。</p>

他降过清所有对于细节就没那么在意了。</p>

张煌言称孙可望为秦王,而钱谦益开口就是国主国主的叫着。</p>

这也是孙可望准备重用他的原因。</p>

不然等他登基的时候,手底下的大臣要是想不开闹出了为永历尽忠的闹剧。</p>

孙国主就有点麻烦了。</p>

“老宗伯,你可愿为内政首辅?”孙可望微笑道。</p>

钱谦益闻言双眼睁着老大。</p>

“大明的内政首辅,老夫一个曾经剃发之人,如何敢当啊!”他连忙推辞道。</p>

孙可望自有亲信,他一个外来之人如何能接这个烫手的山芋。</p>

要是引得万年策等人心怀不满,钱谦益就麻烦了。</p>

事到如今,南京已复,天下可望。</p>

只要能够为自己正名,钱谦益就心满意足了。</p>

毕竟七十七岁的人再搞争权夺位,他也力不从心了。</p>

要是年轻二十岁,钱谦益倒是对此乐不疲惫,喜欢争权党争。</p>

只是过去的已经永远过去了,内阁首辅这位曾经梦寐以求的位置,钱谦益如今已经看开了。</p>

“不是大明的内政首辅,而是孤的内阁首辅。”</p>

孙可望郑重道:“老宗伯,实不相瞒,待江南稳定后孤就要另开新朝,一统天下。”</p>

“明室失德,本就该亡,若不是满清入关,这江山闯王已经坐了十四年了。”</p>

“而我孙可望也不是大明的孝子贤孙,打出明朝旗号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尔。”</p>

此言一出,钱谦益和柳如是心中一撼。</p>

而万年策等人则是喜笑颜开,方于宣更是大喜过望。</p>

这货早在云南就鼓吹孙可望登基称帝,到现在已经历时十年了。</p>

这十年来兜兜转转,国主终究想开了,决定进步了!</p>

国主这一进步,大家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能够跟着进步了!</p>

“国主此言大善,国主的江山取之满清,而非朱明!”</p>

“国主不称帝,还有谁能称帝啊!”方于宣连忙开口,满脸地正色。</p>

“方侍郎所言极是,国主驱逐鞑虏,得国最正,自当为帝!”兵部侍郎欧阳直也附和道。</p>

这两货以前分别是行政六部的礼部主事、兵部郎中,而今都是侍郎了。</p>

可以说孙可望谋逆团伙中的骨干分子。</p>

其中方于宣还给孙国主编了国史,查了孙国主的祖宗十八代。</p>

或编或造,最后得出了结论——国主形势一片大好,天命在孙!</p>

这货直到交水之前都在鼓吹孙国主称帝。</p>

后面孙国主交水兵败后,方于宣被直接抓住凌迟了。</p>

而欧阳直身为四川人,不但身体好,跑得快,而且跪得利索,直接跑到刘文秀面前痛哭流涕,把锅全甩到了死人头上。</p>

最后成功地融入了蜀藩。</p>

待清军南下后,他又在西南地区辗转三年,在雨林和蟒蛇为伴,在深山和老虎为伍。</p>

后来实在受不了,在1662年投了吴三桂在楚雄安家。</p>

后面三桂子起兵后,他大喜过望又插了一脚。</p>

好在最后还是苟了下来,活到了1698年才去世。</p>

他这一生十分传奇,历官数十,倾家十余次,辗转数千里,最后还是活了下来。</p>

而《蜀乱》就是他写的。</p>

里面详细记载了四川因为常年战乱,老虎泛滥,经常害人。</p>

估计是他在逃亡期间亲身和老虎打了招呼,做了邻居,所以才能写的那么好。</p>

书中更有名言: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p>

现在行政六部被孙可望保护得好好的,这饱暖思人欲的。</p>

方于宣这些人实在是想进步啊!</p>

孙可望听着手底下人的吹捧,也是心旷神怡,自豪无比。</p>

他捡起了李定国不要的广西一步一步地走到了现在。</p>

他的江山取之满清而非朱明根本没有半点虚话。</p>

两广、湖南、江南,那一处地方不是咱大明丢了,然后孙国主从满清手中夺回来的?</p>

要论合法性朱元璋都不一定比得过他呢。</p>

人家老朱是先打内战,再除蒙元。</p>

靠着刘福通在北方顶着,他收拾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后再出手摘桃子。</p>

而孙可望虽然也打了内战,可是输的却是他。</p>

李定国夺了云贵基业后又迅速丢给满清,现在正在热带雨林里面吃香蕉呢。</p>

而郑成功也是自个不争气,五万披甲被梁化凤带着万把人给车翻了。</p>

而他孙可望从丧家之犬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p>

先收拾广西,再取广东和湖南,最后击败满清主力,顺江而下夺取江南。</p>

如此功绩,就算和朱元璋比,也不弱于人啊!</p>

要知道老朱还捧了蒙古人的臭脚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