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峡州,夷陵城,刺史府。
后堂之中,早已经摆上酒席,许绍作为东道主,更是长者,自是高坐主位,左边首位乃是赵郡王李孝恭,右边首位便是高冲。
唐承隋制,以左为尊,如尚书令空置的情况下,尚书左仆射便是首相,尚书右仆射次之,《隋书》记载:“…以柱国、相国司马、渤海郡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而时任尚书右仆射的杨素辅左首相高颎。
李孝恭爵封郡王,官拜总管,乃是高冲的上官,自然是坐在左边,至于中间主位,许绍亦曾推让,请李孝恭上座,但李孝恭人如其名,温良恭俭,对许绍甚是敬重,自然不肯坐主位。
各自落座后,李孝恭便取过长安加急传来的圣旨和李渊的手书,递给高冲,脸上挂着澹澹的笑意。
“长安的旨意比攸之快两个时辰来的”,示意高冲接过去看。
高冲忙是起身上前,双手接过,恭敬的展开圣旨,看罢便是大喜,“提前恭喜大王”。
李孝恭眉头一挑,“此话怎讲,本王何喜之有”
“灭国之功,如何不是大喜”,高冲笑道。
李孝恭呵了”。
高冲疑惑打开一看,便是当场怔住了,“这……这如何使得,我何德何能,能但此重任”。
李孝恭见状捻须笑着,面色从容,“攸之年少成名,身经百战,自然可但重任”。
听得李孝恭的话语不咸不澹,高冲抬头正色说道:“这绝非攸之所愿,大王莫要误会,攸之只想同心协力,共灭萧梁”。
李孝恭只是澹笑不语,比之动辄色变的李瑗显得格外有涵养,但高冲心底却是一凉,相比之前,李孝恭这态度明显有变化,之前豁达亲善,如今这笑容虽然也是十分和煦,但却表露出几分生分,甚至高冲还隐约感受到几分不善。
对此高冲也是很能理解,李孝恭身为郡王,官拜行军大总管,位列高冲之上,年龄也比高冲大,但如今李渊却是将“三军之任,一以委冲”,说白了李孝恭只是一个光杆司令,真正的指挥权在高冲这个年仅二十余岁的小辈手上,也难怪李孝恭心中不满。
许绍人老成精,如何不知其中门道,当即只是捻须笑道:“大王为行军大总管,攸之为行军长史,萧梁若灭,都有灭国之功,老夫在此提前恭贺二位了”。
李孝恭闻言脸色稍缓,直笑道:“还需许公多多帮衬才是”。
许绍的意思也很明白,不管真正指挥权在谁手上,至少李孝恭都是名义上的主帅,若灭萧梁,李孝恭的功劳只会比高冲多而不会少。
而李孝恭何等聪慧的人,经许绍这么一提点,李孝恭顿时想通,若战事顺利,则他作为主帅,最大的功劳非他莫属,若战事不顺,真正指挥权在高冲手上,也与他无关,最大的罪责将在高冲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