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志当即拉着道一来到墙壁一侧供奉的佛像前,双双拜倒在地。几个官差在一旁似乎有些好奇,只是看戏一般袖手旁观。
只听张清志朗声说道:”今日我张清志与毛道一少侠结为异姓兄弟,从今往后,互相友爱,有福同享,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亦不必同年同月同日死,此心可表,天地为证。“
道一讶异之余,也如此这般说了一遍。几个官差听得目瞪口呆,象看着怪物一般看着他俩。
发完誓后,两人起身。道一对张清志说了声”哥哥“,张清志也以”贤弟“称呼道一。这时,几个官差才回过神来,其中一个过来带道一走。两人这才洒泪而别。
道一就这样被带去临时关押起来。他坐在监房里,看着眼前碗口粗的栅栏,心里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能否出去,而是刘真真的伤能否治好。夏真法力高强,真真又是受他独门掌力所伤,夏真应当有把握,何况还有杜福春这样同样法力高强的高道相助。道一很快放下心来,随即想到的是马家小姐,箐儿救她出去后究竟有没有难为她她和珂儿现在究竟在何处
马兮彤和珂儿出了太原城后一路向北追去,沿途不断向人打听有没有一个头戴红帽的大和尚和官差押着一辆马车经过。她以为带红帽的僧人肯定引人注目,却不知官差半夜逃跑时,夏真因为受伤,被高脂扔在太原府,并没有一起走。
她和珂儿向北追了一百多里,直到忻州地界,也没有听说这两天有红帽僧人和官差经过。两人不由起了疑心,会不会严总管没有说实话,官差押着道一是向南走的。两人商量后决定,要是到忻州城里仍打听不到就掉头朝南追。于是两人快马加鞭来到忻州城。在南门打听了一下,一无所获,马兮彤还不死心,又去东门。
结果那儿有人告诉她:”是啊姑娘,今天上午有俩马车从城里出来,车上坐着一个头戴红帽的大个和尚。“
马兮彤听了大喜,又问:”有没有一伙官差和他一起走“
那人说没有。
马兮彤和珂儿一商量,戴红帽子的僧人哪能说碰见就碰见,一定是押道一的那个和尚,至于为何不见官差,或许是和尚和官差为了迷惑追兵而分道扬镳,道一究竟在不在车上,只有追上和尚才能见分晓。
于是,马兮彤又问清和尚是朝东跑了,便和珂儿一路向东追去。到了定襄县城,两人又得知红帽僧人和马车向东北方的台州去了。两人接着又向那里疾驰而去。
自从学会了骑马,一路从重阳宫追来,马兮彤才深深体会到骑马的好处。在这广阔的原野上奔驰,一天可以走几百里地,比她在江南和道一慢慢走路快了不知几倍。在辽阔的原野上奔驰,对她来说又是件愉快的事,骑在马上纵横跳跃,耳边风声呼呼,仿佛自己的本事一下子大了许多,看来北方也不是完全没有好的地方。
从定襄出发,不过三十里就进了晋北的大山。两人一路打听,傍晚时分才到了台州,住了一夜,问清红帽僧人的去向后,她们继续上路。越往山里走,脚下的路越窄。珂儿不由问道:”他们不是要把道一押到大都去么怎么跑到这山里来了“
马兮彤道:”别管那么多了,是和尚抓走道一的,追上他总没错。“
珂儿又问:”要是前面的和尚不是抓道一的那个怎么办“
”天下有几个戴红帽子的僧人!“马兮彤说着,又催马向前。
山也越爬越高。说来奇怪,虽然时值盛夏,这里的大山到处寒气丝丝,很是清凉,山坡上只覆盖着茅草和灌木,几乎见不到大树,倒是牧马的好地方。
两人越向山上走,越感觉凉,珂儿甚至打起了寒战。马兮彤让她抱紧自己,继续沿山道前进,直到前方出现一座寺庙,看上去很是宏伟。
这时,马兮彤看见不远处有个僧人在扫地,就过去问。人家一听她问带红帽的僧人,想也不想就朝旁边一指,”去那里“。
马兮彤抬头一望,几里外的山坡上也耸立着一座寺庙,便拨马朝那里走。远远望去,那座寺庙红墙绿瓦,造型别致,似乎还是新造的。
走着走着,马兮彤眼前一亮,前方山门处正立着一个红帽僧人。她顿时吸了口气,随即却发现,不是一个红帽僧人,而是两个!她以为自己眼花了,珂儿却在她背后惊呼:”那里有两个红帽子!“
两人下了马,小心翼翼地朝前走,近了才发觉,那两个僧人身形样貌都不是抓走道一的那个和尚。两人加快脚步来到山门处。两个红帽僧人向她们行了礼,一字一句地问道:“两位是来找人么”
马兮彤连忙点头。“我们在找一个和你们一样打扮,个字很高,驾着马车来的和尚。”
僧人似乎没听懂,马兮彤又慢慢说了一遍。一个僧人说:“我不知道你们说的是甚么人,我去问问。”
说完,两个僧人一起进寺去了。马兮彤和珂儿好奇地跟着慢慢往里走。忽然,马兮彤又看到一个红帽僧人从正前方一座殿中出来,然后又是一个。
珂儿在她身边轻声叫道:“老天爷!这里到处都是红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