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上,第一封是陈小旭写来的,姑娘是做了一份剪报,是把报纸、杂志上自文艺报评论了《无悔追踪》这本小说以来,陆续一些其他报道评论裁减了下来。
拆开信封后,看到剪报的一刹那,许旭感慨着自己在剧组的剪报习惯都时断时续有一段时间了。
许旭翻开陈小旭邮寄而来的剪报本一看,在《无悔追踪》下半册上市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姑娘收集的不同文学载体数量来看,有大大小小三十多家不同媒体单位对这部小说给出了评价。
就时间密度上来看,很清楚的就可以发现,在《文艺报》的打头评价之后,助推了小说一下子走进若干人的视野,由此掀起了一波评论潮。
这让许旭单从一个点,看到了文艺报带来的强大推荐力。
第二封信是十月杂志社所寄来的。
里面是满满的一包读者信。
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读者,在看完《无悔追踪》后,对小说给出的评价。
按照来信中陈东杰这位常务副主编的说法,这些信只是“雪花般来信中的一部分。”
看封口都没有拆开过,属于杂志社按照全国不同的来信地域,随机抽选出来的读者信。
并且,陈东杰嘱咐,拆信的时候自己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从编辑部打开的来信看,《无悔追踪》占据读者来信的绝大部分讨论量,这自然可喜,说明关注度高,但是对于两代人物的命运安排,确实充满着许多读者怨念。
不过许某人心脏贼大,拆开来信,甭管夸赞和怒斥,我自巍然不动。
收到的第三封信,来自于单位八一厂。
信封里,是来自于文学编辑部在《无悔追踪》小说基础上,做出来的一个电影剧本。
这件事儿,主持工作的副厂长王小棠在电话里已经是已经交代过了的,希望许旭作为原创者对改编后的剧本提意见把关。
打开八一厂寄过来的剧本,上面没有署名,只是写了一个文学编辑部的字样。
改编后的故事,聚焦于冯静波和肖大力两人,清楚的拉出了一条线:
冯静波出场,肖大力因理发店偶遇而生疑。
为掩护自己身份,冯静波选择娶了身世可怜的大眉子,然后捐钱评为街道积极分子。
尔后女儿出生,冯静波偷情徐小妤偷情被抓了个正着。
来到大生产年代,冯静波设计出大风箱被评为模范。
积年累月的相处,大眉子无意中翻出冯的委任状,偷偷把它给烧掉。
后来肖大力家中发生动荡,妻子母亲先后受到刺激而死。
直接改革春风吹,曾经的特务四阎王摇身一变成为投资商。
生活很无常,各自儿女因父辈而痛苦不堪。
在出席完四阎王婚宴之后的冯静波,心中感触良多。回家后在酒意之下,大眉子说出一些关于肖大力的内情,肖大力自惭形秽,选择放下心中困扰自己四十年的枷锁,在女儿的陪同下前去自首,堂堂正正做人
许旭通篇的看下来。
发现原本小说中所描述的一些年份事件,以及一些童谣、人物对话等被大幅度压缩,全部被春秋笔法带过,这是要保证八一厂出品的站位无可挑剔。
然后,各自子女出场也是大幅度压缩,显而易见留下的,就是围绕着一对主角所搭建的主脉络线。
手上翻着这剧本瞅完,许旭的第一反应就是,按照这戏份安排来看,未来的冰栤女王妥妥是要来打酱油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