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时,京里来了位公公,带来了朝廷的圣旨,擢升玉疆为正三品参将加封昭毅将军,战时节制朔漠、甘州、肃州三镇兵马,赐玉带一条,金花一对,银三百两,夫人柳氏封六品诰命,赐金珠一串,贡缎十匹。
这下可不得了了,整个朔漠城都沸腾了,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朔漠城从建成之日起,地方志所有记载都没有过这等荣耀。
虽说正三品不是什么大官,也就跟朔漠城守尉王尚义一样大。可加封昭毅将军,赐玉带金花,并且获得封妻。这就不一样了,更别说战时节制三镇兵马,这相当于是奉旨钦差啊!
这下连王尚义都得听玉疆的了,兵马调度玉疆一个人就可以说了算。
边军的将领们看到玉疆的风光,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今后前进和努力的方向,个个嗷嗷叫地憋着股劲儿,只盼着快点打仗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本朝自启德三年朝廷大败亦里巴里的伊力亚斯汗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大封过武官了,这让下级军官们如何不兴奋,怎能不跃跃欲试!
玉府自上次“神童”事件后,又再一次热闹起来,比上次更甚。
每天前来祝贺、谒见的人马川流不息,附近州府的官员、周边镇守的将领,尤其是甘州、肃州的文武官员更是前来祝贺的祝贺述职的述职。
玉疆现在更加繁忙,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每天珑儿见到爹爹都是来去匆匆,有时甚至几天见不到他,问母亲也总说他在军中,也不知在忙些什么?
转眼到了秋天,京中传来诏令,令玉疆岁末进京述职。
珑儿一听说爹爹要进京述职可高兴坏了,她来大顺朝这么久了还没有见识过京城是什么样呢!这下可以去看看大顺朝的帝都了,不知今世的京城与前世看到的可有不同。
中秋节这天,一家人围坐在花园中赏月。丫鬟们在院中的紫藤花架下摆好了各色干果点心、应景的月饼,玉夫人叫丫鬟专门泡了云顶翠片,此茶叶乃王尚义大人所赠,由于江南距离西北路途太过遥远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袅袅的茶香中玉疆抱着珑儿,旁边坐着玉夫人,杜威坐在他们对面,四周是各种秋虫的鸣叫声显得静溢而安详。
面对如此美景良宵,玉疆今晚的兴致也颇高,扭头对玉夫人说道:“夫人,许久未听你吹箫了,今日佳节可否请夫人吹奏一曲助兴。”
玉夫人会弹奏乐器珑儿是知道的,在珑儿一两岁的时候,就经常被抱着看玉疆在后院练功。
玉疆上阵使用的兵器是方天戟,所以有时候也能看见他舞戟,玉疆身材魁梧双臂肌肉虬结,一只长戟在手中舞得虎虎生风很有气势,有时玉夫人会在一旁弹筝或琵琶助兴,一个是百炼钢,一个是绕指柔配合得竟如行云流水般的极有默契,很值得一观。
正房西边的小厅就是玉夫人的琴室,室中摆放着一架筝,琵琶陈列在案上,珑儿偶尔会爬上去拨着玩儿,玉夫人得闲时也会教她些粗浅的指法。
后来随着玉疆官职越来越高,军务越来越忙,家中一应事务全都交由玉夫人打理,交际应酬也越来越多,这些夫妻间的小情调就被搁置了。
珑儿以前听外婆跟娘亲闲聊时提到过,玉夫人所学技艺,是自幼柳老爷子专门请了教坊司的乐师来教的,所以很有功底,但珑儿不知道娘亲居然还会吹箫。
玉夫人命人去取了萧来略作试音,便吹了起来。箫声悠扬低沉,在月光下静静萦绕,声幽清远,如山泉流过苔石,直叫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对于一个前世只听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中听说过几只著名古曲的俗人来说,珑儿自是听不出是那首曲子的,只是觉得好听,听得如醉如痴。
这时玉疆在她耳边轻轻说道:“娘亲吹的是《碧涧流泉》,此曲最妙应是琴箫合奏,可惜爹爹不会,珑儿可要好好跟娘亲学啊,爹爹以后就可以听你们娘俩合奏了。”
“好!”珑儿正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满口答应下来。
后来才知道,她娘根本就没学过弹古琴,所以珑儿也一直都没有学会弹,玉疆也从没听过她们母女的《碧涧流泉》琴箫合奏版。
待到十月,玉府要准备进京的事务了。在刚刚得到要回京述职的诏令时,玉疆就派福伯带人先赶回京去置办宅子去了。
玉家祖上虽是望族世家,可架不住子孙不争气,一路败下来早就所剩无几。
玉疆太祖这一支在京城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好卖了城中祖宅到京郊乡下置办了一些田地房产又勉强维持了几代。
后来子孙分家各家手中就更没剩下多少,玉疆家从爷爷那辈儿起就一脉单传,他爹娘也只养活了他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家中财产从未被分割过到也还算过得去。如今玉疆衣锦荣归,玉家老太爷老太太生前住的房子是肯定不够住了,又是在乡下,只能在城中另觅宅第。
福伯此去一是在京城中另购宅子,二是处理玉家的老宅。
福伯将玉疆的手书并一百两银子交到现任族长手中时,族长三叔公直呼玉家祖宗显灵了,玉家子孙又要昌隆了。
玉疆在信中言明将玉家老宅做为族产留给族中改建为祭祀祠堂,并附上纹银一百两为修缮之资,玉家田产暂由族中代管,所收钱粮与修缮所余充为族产,以接济族中鳏寡孤独或贫寒学子。
玉家族人早先在得知玉疆投军去后,原本是存着他这一去再不会回来的念头的。那上阵打仗岂是儿戏,刀剑无眼呐!
玉家老太爷和老太太也万没想到,儿子居然会不顾父母的极力反对私自就跑了。待到玉疆到了边关捎回书信才知道去向,老两口这一顿哭天抢地,直骂这个杀千刀的不孝子,没良心!撇下父母就跑了!
盘算着要不要叫家奴来福去找去?可转念又一想,谁知道他现在具体在哪啊?
于是想想还是算了!只当是没生这个儿子吧!后来玉疆不断有书信捎回家中,饶是升了官也没让老两口高兴起来。
等到玉老太爷驾鹤西归给玉疆捎了信去,辗辗转转等玉疆得了信再赶回来,正好赶上给老太太送终。这下玉疆算是彻底没了牵挂,等处理完母亲的丧事,交代来福夫妇看好家就又回边关去了。
直到玉疆成亲,才捎信让来福夫妇到边关去服侍少夫人,将玉家祖产交由族中代管,玉疆从此没了音信!
慢慢的,玉家家产就成了族人明里暗里争夺的对象,几位族叔为了这点儿家产几乎反目,直把玉疆当成了个死人。
如今可好,玉疆不但回来了,还成了全玉氏家族的荣耀。一封信就确定了玉家财产的归属,彻底断绝了族人对玉家家产的非分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