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迎立外藩 (二合一)(2 / 2)

“从制度层面上,可以保证皇权的顺利过度跟新君即位,但实际上晚辈担心忠国公不服,他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拥立储君,从而获得掌控朝野的机会。”

早在沉香楼会面的时候,石亨就明确向沈忆宸表达过,他会拥立外藩即位大统。只有这样,他才能彻底的掌控皇帝,让其成为一个傀儡。

并且石亨这些年依托着景泰帝朱祁钰想要易储的心理,不仅掌控了半壁江山的兵权,还扶植不少了文官上位,他们大部分已经爬到了中层的位置。

假以时日,朝廷内部将遍布“石党”中人,从上至下全面完成权力交替。

如果沈忆宸成功扶植朱见清上位,那麽就等於让石亨这些年的谋划付之东流,以他张狂跋扈的X格能忍?

“你是想本公出面去压制石亨?”

简单的几句对话,成国公朱勇就明白了沈忆宸的用意。

“是,满朝文武中,唯有公爷有这个威望跟能力,去压制住石亨狂妄的野心。”

听到沈忆宸的请求,朱勇没有立马给出回答,相反脸上陷入了沉思中。

片刻後他才开口说道:“忠国公石亨此人自视甚高,且拥有万夫不当之勇,强行压制的话大概率会走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得适当做出一部分的让步刚柔并济。”

“公爷,绥靖只会助长对方的嚣张气焰,忠国公石亨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说实话,沈忆宸已经做好了对石亨动手的准备,只不过不想选择皇权更替的时机。

原因在於皇权更替本就意味着局势动荡,整个天下不仅仅只有一个石亨蠢蠢yu动,北方还有蒙古汗国,南方广通王引发的苗乱还在此起彼伏,更别说麓川之战远征军打的异常艰辛。

妥协就意味着要让出部分利益来安抚石亨,可问题是单单拼实力跟兵马,沈忆宸加上成国公实则没有什麽优势,甚至还处於劣势之中。

此消彼长之下,沈忆宸日後想要动手,谁胜谁负就不好说了。

“向北你有没有想过,石亨此刻正是警戒心理最高的时刻,强压他更会助长这种危机感,说不定就先下手为强。”

“天下大势这个棋盘上,不仅仅只有你一个棋手,对手同样是个棋手,他不会按照你的想法跟谋划去走。”

治大国如烹小鲜,经历过这些年“半退休”的磨砺,成国公朱勇虽然没有早年间那GU锋芒,但看待问题却愈发的深谋远虑。

施压这种东西就是弹簧,你压的有多狠,那麽後续就会反弹的多厉害。

“那公爷有何高见?”

冷静下来的沈忆宸,觉得成国公朱勇说的很有道理,强压石亨要是对方突然动手,自己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古往今来皇帝对付权臣,往往是一步步的隐忍削弱,直至到了万全时刻才用雷霆之势一举拿下。自己虽然不是什麽皇帝,但对待石亨是同理。

“可以让石亨同样担当托孤顾命大臣,以此来交换他对於皇子朱见清的支持,从而保证皇权更替的顺利过度。”

让石亨担当托顾命大臣?

成国公朱勇的建议,让沈忆宸有些犹豫了,虽然明朝的托孤大臣没有“摄政王”这样乾纲独断的权限。但是石亨本来勳戚身份限制在武事层面,有了托孤顾命的身份,就能把手伸到政务里面,更会快速助长他的党羽势力。

“公爷,这样交换会不会养虎为患?”

面对沈忆宸的反问,朱勇淡淡笑道:“宣宗皇帝其实已经给出了解决答案,那就是尽可能多的任命托孤大臣。”

“只要朝中重臣人人都顶着一个托孤大臣的名号,那麽人人都不是托孤大臣,不过这样就相当於你跟石亨同样被稀释了权力。”

很多事情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成国公朱勇的这句回答,瞬间让沈忆宸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确实只要托孤大臣的人数多起来,天然就会稀释权力并且形成制衡,至於自己同样会受到影响,这点沈忆宸就完全不在乎了。

一个托孤大臣的虚名就能跟石亨完成一换一,怎麽看现阶段都是赚的。

“晚辈受教了,这就前往g0ng中面圣,劝说陛下多设立几名托孤大臣辅佐新君!”

事不宜迟,沈忆宸得赶在景泰帝朱祁钰下发诏书之前,就与他商议托孤大臣的名额。原因就在於那晚乾清g0ng内与陈循、石亨的谈话,朱祁钰虽然没有听清楚具T内容,但已经能感受到石亨有脱离掌控的趋势,这样必然不可能任命他为托孤大臣。

只不过景泰帝朱祁钰不知道的是,石亨其实早就已经被他养虎为患了。

“不急於这一时,托孤大臣是陛下宾天后才发布的遗诏,明日你去文渊阁当值的时候,再去面圣即可。”

“心急则乱,晚辈还是需要多多沉淀。”

听着沈忆宸的谦虚话语,成国公朱勇没有多言,这小子已经够老成谋国了,还沉淀下去不敢想象会变成怎样。

就在沈忆宸跟成国公朱勇商量制衡石亨对策的时候,大公子朱仪此时走进了书房之中,他见到沈忆宸在此并没有什麽意外神情,仅是朝着朱勇禀告道:“父亲大人,军中刚刚传来消息,忠国公带着一队人马,昨夜暗中离开了京师前往通州。”

朝中不仅仅只有沈忆宸想着如何制衡石亨,大公子朱仪同样如此,密切关注着对方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