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不是你的事,我也不记得三叔说过童生的事。”刘春香打碎了赵王氏最后的希望。
幸亏赵王氏吃饱了饭,身上的暖和劲支撑着她才不倒下。
嘴唇都在哆嗦,喉咙里发出绝望的呜咽,几秒后,嚎啕大哭。
赵老头一拍桌子,厉声道:“好了!”
自从赵老头说要休自己后,赵王氏还怯他,瞬间闭上了嘴,只敢小声抹泪。
赵老头再次叹了口气,皱着眉头看向赵三河,声音听不出喜怒,“这到底咋回事?三河,你大哥二哥供你那么多年,今天你必须说明白。”
赵三河红着眼眶,双手按住发抖的腿,低着头,不敢看家里人的目光,张了好几次嘴,都说不出口。
赵王氏几声呜咽,唤醒了他为数不多的良知。
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艰难开口道:“爹娘,大哥二哥,大嫂二嫂,那年去县城不是选秀才,而是县令推荐去县学的人选。”
他曾在镇上,跟着一个老童生学过读过几年书。
但因为家里穷,启蒙晚,他本就没抱有希望。
谁知,县令考核那天,来的二十几个人,只有他勉强能应付县令的最基础提问。
等他回家,家里人不知从哪得了消息,说他中了秀才,家里大摆筵席。
说着说着,赵三河竟带上了埋怨:“村子里的人看不起爹,看不起赵家,我也是想为家里出口气。”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村里人谄媚地个个争先恐后和他敬酒,夸奖他是文曲星下凡,以后一定有大出息。
夸地他飘飘然,虚荣心压下了他要说的真相。
此话一出,赵老头脸色不好看,苍老的面孔瞬间又老了几岁,“是我没把这个家撑起来,给你们做了个坏样子。”
“爹!”赵大河和赵二河惶恐,赵大河急急解释:“我们从没想过怪您。”
随即又看向赵三河,“三河,你怎么说话的。”
赵三河嘴上说错了,面上丝毫没有歉意。
赵依依算是看出来,赵三河是没本事,脾气大,自己的失败都赖别人身上。
赵依依被赵三河的不要脸惊到,带着刺问::“三叔,你进了县学有五年了,童生一年考一次,秀才三年一次,只要你好好学,不愁考个货真价实的秀才。”
赵三河本就不喜赵依依,听到她这个问题,带上几分嘲弄,“你懂什么?童生,秀才多么难考,岂是你动动嘴就能办到的。”
赵依依冷笑一声,“三叔,我是没你见的世面多。当初我提议报官,你也说我不懂,还说县令不管这种事。”
赵王氏和刘春香也想起来这事,刘春香还说了赵依依一顿,她十分庆幸,赵依依当初没有听赵三河的。
“三叔,怨天尤人没有用,打铁还得自身硬,想让别人看得起,还得靠自己争。”
这句话正好戳到赵三河的痛点,当初县里的夫子也是这样告诉他,可是他不服!
就在他以为得了县学名额,自己才学不错时,进了县学才知道,他的学问在里面,是吊车尾。
而且这个名额,是针对农耕贫家子弟的。
所以,他一进县学,所有人都知道,他家是个泥腿子,家里穷。
赵三河站起身,貌若癫狂,指着赵家的人,“要不是你们没本事,我早就考上了秀才。那些有钱人私下请好的夫子辅导,我连买个好一点的笔墨纸砚都要掂量。你们提供不了我更好的生活,凭什么怨我。”
他不止一次恨啊,恨自己为什么生在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