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吊儿郎当的在车间里走着,几个工人围在几个竹编箩筐旁,陈龙不免不吸引得驻足观看,平常工人们都是低头用人工的方式去挑挑拣拣,极其耗费筛选的时间。只见他们现在都改用平坦的箩筛一遍一遍的向上方弧度式抛筛着,一些细小的芽碎就被筛进了底下另一个竹筐里。
而挑拣后的芽碎,会拿去做次品处理。售卖价格会更低,很多周边的茶楼会专门买来做招待客人的日常用茶。虽然低价,但至少达到了二次利用的目的,而且也能回收一部分的成本。
工厂的主管大多是陈龙找来的知识素养比较高的高中毕业生,甚至有的是高价请的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这些如同天之骄子般存在的人,从没有上过茶山,更没有真正体验过制茶的流程,制茶几乎全是手工制作,无法接地气的管理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日积月累下,这种管理模式就在工人们当中失去了权威性和专业的指导,一群书呆子天天讲管理,却连最基础的采茶、茶筛、日光萎凋、炒青杀青、揉捻等工序都不懂,又如何说服这群工人如何操作
以前还有个懂茶的老师傅,尚可以解决很多技术以及其他质量把关的问题,但是老师傅不久前已经退休了,本来想要返聘他做顾问,可是这些年身体不好,他的儿女也反对,自然工厂只能是让这群小年轻管理在折腾。
加上陈龙一直只捣鼓资金,对管控这块既没经验也没办法处理,所以久而久之公司的整体质量就越来越差。
陈龙再沿着工序走过去,杀青的位置除了个别机器,基本都是围着一些小年轻在学炒青的技术,个个都热情高涨,像是在学师傅们练铁砂掌技术一样。
接着揉捻、干燥等工序多少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完全跟之前的操作不一样,变化非常大。
最大最惊喜的变化莫过于员工的整体面貌,似乎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个个都积极得判若两人。
这些事情都在两三天内真实的发生了变化,看来江皓提出的改革方案是奏效且有用的,而且他肯定也下了不小的功夫,才能让工厂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的发生变化,还是正向积极的变化。
但是改革也免不了会引起许多人的反感和反对,这些天也有些很多不同的声音出现,有投诉江皓过于强势的,也有说改革措施过于苛刻的,但都被他一一挡了回去。
毕竟,江皓那天喝茶的时候就告诉过他,一切的改革都必须有老板的支持,如果没有他孤注一掷的坚持和勇气,纵使江皓再努力,这场改革都会失败,而且这个改革老板势必会被推到前面,力排众议的事情就是他最关键的任务了。
看着江皓忙前忙后,却依然是一副军师运筹帷幄的样子,陈龙心头的大石开始有点沉稳下来,看着外头折射到里头的缕缕阳光,心里头不免有些暖意四溢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