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回讲到朱由检被师父“催没弟”用大法力将意识剥离并附身在未来世界“诺贝尔”身上,去体验与感悟。
“诺贝尔”继续从事炸药生产的研究。西元1875年一天,他在一次试验中划破了手指,随手用火棉胶涂敷,没想到竟然形成一层具有弹性的膜以保护伤口。那天夜里,“诺贝尔”因伤口疼痛难眠,却受到启发。
于是,他将“火棉”与三硝酸甘油酯制成具有弹性的“爆胶”(bsti
ggeti
)。这是一种典型的炸药配方,按照质量分数占比计算,也就是8的火棉和92三硝酸甘油酯混合而成,从此使新产品安性大增。
其实,这种新炸药既有三硝酸甘油酯那样大的爆炸力,又有黄色炸药那样的安性,那便是“火棉”。
“火棉”又被称为“硝化纤维素”或“硝化棉”,是德国化学家舍恩拜因在西元1846年时,将硝酸和硫酸作用于棉花上而首先制得。因棉花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故使得“火棉”和三硝酸甘油酯一样易爆炸,不安。
直到西元1865年,英国化学家艾贝尔(FAAbel,1827~1902)发现“火棉”的不安定性,是由于其中含硝酸的数量不同所引起,于是就提出了改进的办法,他先将火棉在碱水中洗涤,然后再干燥成型。
这样制得的“火棉”不仅安性能良好,而且比较疏松,完可用作炸药,但仍然不能直接装填弹药。
由于“火棉胶”是一种因“火棉”存在于酒精和乙醚(一种易挥发、易燃和令人麻醉的无色液体)中才形成的溶液。因此,当溶液中的溶剂挥发后就会形成“弹性膜”,可用于制造照相胶卷等感光性材料。“火棉胶”的英文名称是llodio
,译成“柯罗酊”,其实也是来自希腊文kol(胶)的意思了。
到西元1887年,“诺贝尔”又在等量“火棉”和三硝酸甘油酯中加入了10(质量分数)的樟脑,制成了巴里斯特(ballistie)炸药。这一名称来自欧洲古代的弩炮(ballista)。而这种新炸药爆炸力适中,且燃烧起来无烟,并且结构稳定,使用安,因此又被称为“三硝酸甘油酯无烟火药”,简称“无烟火药”。
“诺贝尔”还将硝酸铵加入“代拿买炸药”中,制成了“铵代拿买”(ao
dy
ate)炸药;还将硝酸铵加入“爆胶”中,制成“铵胶代拿买”(ao
geti
-dy
ate)炸药。
“诺贝尔”的炸药工厂遍布英、德、法、意、俄、美等十几个国家,赢得一笔又一笔巨大财富。他还从事人造丝、橡胶、皮革、熔化矾土、制造宝石、改良电池和电话等的研究,很难计算他究竟获得过多少专利技术,而在清理他的个人资产中,至少有355项专利在不同国家中获得了批准。
“诺贝尔”还在俄国巴库(Бaky)油田大量投资,占有大额股份,这更增加了他的财富。而他为业务奔走,往来于德国、法国、意大利之间,没有私人秘书、律师,往往还得亲自回复来信。于是,他被人们开玩笑地称为“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但遗憾的是,“诺贝尔”只醉心于搞科研与发明创造,却终生未曾结婚。
西元1888年,“诺贝尔”居住在法国巴黎。某一天,他读到报纸上刊出了他“死亡的讣告”,“讣告”里提到死者曾发明用于战争的炸药,导致很多人死亡。这让“诺贝尔”意识到,报社或许是把他的哥哥路德维?诺贝尔(LudvigNobel)的逝世和他本人搞混了。
于是,“诺贝尔”反省了自己发明三硝酸甘油酯炸药的动机,是用于开发矿山,造福人类,却事与愿违,遂使他萌发了要建立促进世界和平的奖励基金。“诺贝尔”晚年患心脏病、心绞痛,并于西元1896年12月10日在意大利圣雷莫(Sa
Re)他的别墅里因脑溢血而逝世,享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