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字上为‘亠’,这是‘文’字头,此事乃因文字而起。</p>
…。。</p>
‘亲’字下方为‘示’和‘儿’,‘示儿’之文字,乃是先辈留给儿孙的遗书啊。”</p>
嘉靖沉吟道:“‘示儿’之文字,遗书,莫非是朕的遗诏引起了两人的纷争吗?</p>
会不会是朕没有立太子,而是以遗诏的方式宣布皇位的继承人,引发的乱局呢?如此朕尽快确立太子就是了!”</p>
这番话是谁也没法接话的了,萧风和黄锦只能低头不语,嘉靖叹了口气。</p>
“师弟,你还没告诉我,这不合的纷争,究竟到什么程度。载坖到底会对载圳做什么呀?”</p>
萧风许久不语,最后才用一只手将右边的‘见’字挡住。</p>
然后用另一只手,将左边“亲”字最上面的‘文’字头‘亠’挡住,看着嘉靖,满眼悲伤。</p>
嘉靖狐疑地看着这个被挡住了头的“亲”字,然后猛然发现,自己写的这个字,只剩下了一个“杀”字!</p>
嘉靖手中的拂尘一下掉到了地下,整个人像苍老了几十岁,呆呆的看着萧风。</p>
许久之后,嘉靖才颤抖着开口:“师弟,我该怎么做?”</p>
萧风摇摇头:“师兄,事关天子之位,天书能测出来的内容有限。我只能测出大概,却不知如何避免。”</p>
嘉靖镇定一下,把拂尘捡了起来,就像重新捡起了自己的信心一样,口气也变得很威严。</p>
“既然师弟测出会发生这种事,朕自然就可以避免。只要朕还活着,就绝不会让他们兄弟反目。”</p>
嘉靖说得很有信心,这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他几十年掌控朝局的经验,是他对自己超高智商的自信。</p>
但萧风下一句话就把嘉靖的自信打得粉碎,脸都要被打肿了。</p>
“师兄,‘亲’字左‘亲’右‘见’,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是你亲眼所见,并非你飞升之后。”</p>
嘉靖差点咬了舌头,但他知道师弟的测字一向神准,这让他顿时变得不自信了。</p>
“不可能啊,难道说连朕都阻止不了他们兄弟反目?这怎么可能呢?”</p>
萧风也在隐隐的担心,毕竟巧巧是要嫁给景王的。若是这小子最后出点什么事儿,那巧巧怎么办?</p>
要么现在反悔?可自己都答应景王了,差不多整个京城也都知道了,好像也不太行。</p>
萧风叹了口气:“师兄,现在想这些也没用。两位王爷也是我的弟子,景王将来还是我的女婿。</p>
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事儿,我一定会协助师兄处理好的,大不了让他们离得远点就是了。”</p>
听到萧风的保证,嘉靖稍微放心了一些。然后他就想到,若是自己能飞升,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p>
自己得道成仙,这两个家伙就算发生点什么事儿,自己自然明察秋毫,而且谁敢乱来,自己吹口气就摆平了。</p>
…。。</p>
“师弟,如今草原一统,苗疆归流,倭寇尽灭,关外平和,联邦成立,四海宾服。大明国运可称昌盛了吧。</p>
只是为何我感觉修道并没有精进太多,也迟迟见不到飞升的迹象呢?不知师弟有何看法?”</p>
嘉靖今天本来就是以商量婚事为借口,找萧风来西苑讨论修道话题的。旧事重提让萧风测字,本来只是铺垫一下。</p>
原本想着裕王选了皇位,景王选了巧巧,再怎么测也测不出兄弟反目来了,就可以趁机愉快地转到正题了。</p>
想不到铺垫铺出了这样的结果,原本的兄弟反目,反而升级成兄弟相残了,这让嘉靖心情十分沉重。</p>
但随即想到一切都可以通过飞升解决,他也不顾话题转得生硬了,强行并线到飞升之路上。</p>
萧风略一沉吟:“师兄,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件事。老君告诉师兄,以大明国运为辅助来修道,肯定没错。</p>
师兄现在还感觉不到修道精进,想来是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国运尚且不够,第二是师兄心有块垒。”</p>
嘉靖一愣:“国运到这程度了,还不够?这番文治武功,朕自觉已经可以成为千古一帝了吧!”</p>
萧风摇头道:“师兄,时代不同了。当年秦始皇一扫六合,占据长城之内,就已经是千秋功业了。</p>
为什么?因为当时人们只知中原之地,中原之外皆为不毛不化之地,视若无物。</p>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当年这些化外之地,如今都已进入大明国土,成为了大明国运的一部分。”</p>
嘉靖连连点头:“对呀对呀,所以大明国运应该增强了很多才对,得道飞升应该水到渠成啊!”</p>
萧风摇摇头:“师兄,人们常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意思你真的明白吗?”</p>
嘉靖不太开心,师弟呀,你是不是真当我是个只知道修道的昏君了?我也是个合格的皇帝好不好!</p>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道德经》中的话。小鲜是指小鱼小虾,嫩极难烹,扰动易碎。</p>
火候不能太猛,动作不能太猛,调料不能太重,锅铲要少搅动,要顺其自然,方得至味。</p>
老子之意是教导后世为君王者,当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朕一直是按照这个方式来治理国家的啊!”</p>
萧风点点头:“师兄所言不差,自古以来,这句话都是这样解读的,只是却无人知晓还有另一层意思。”</p>
嘉靖顿时两眼放光,他知道萧风的很多知识来自于仙界,比起人间常见的说法颇有新意。</p>
“哦?这话还有别的意思吗?你倒是说说看。”</p>
萧风点头道:“这句话既然出自《道德经》,自然是老子之意。后人解的并不算差。</p>
可《道德经》中还有一章,‘小国寡民’,这个师兄自然是知道的。”</p>
…。。</p>
嘉靖连连点头,表示这不是废话吗。我要是连《道德经》都不能倒背如流,那还修什么道,飞什么升啊!</p>
《道德经》在道家的地位,极其特殊,既是至高经典,也是入门宝典。</p>
道家的最低门槛,就是《道德经》,而道家的至高境界,还是《道德经》。这听起来很复杂,其实一点也不简单。</p>
最高即为最低,最大即为最小,最多即为最少,最强则为最弱,最快则为最慢,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玄。</p>
但其实很多人在不同的时候,都曾亲身体会过这其中的道理,只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深入琢磨罢了。</p>
比如旋转的螺旋桨,在到达极快的速度时,看起来反而像是静止了,还不如慢的时候快。</p>
东西小到极点,比如细菌和病毒,人们看不见。而东西大到极点,比如地球,人们一样看不见。</p>
东西少到极点,比如圣人,人们就看不见。而东西多到极点,比如坏人,人们一样也看不见。</p>
当人人都是圣人时,人们自然看不见圣人,当人人都是坏人时,人们自然也看不见坏人……</p>
这其中的道理,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嘉靖自然是不会让萧风这么水下去的,马上表示自己都懂。</p>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p>
这是老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国家状态,他也认为国家越小,人们才越能做到清静无为,顺其自然。”</p>
萧风笑了笑:“师兄,老子一面说最理想的国家状态是小国寡民,一面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教君主如何治理大国。</p>
你不觉得这有些奇怪吗?既然小国寡民最好,那为何老子还要教人们如何治理大国呢?”</p>
嘉靖一愣,赫然发现自己竟然从没发现这个问题,历代道门众人,似乎也没人想到这个问题。</p>
“师弟,你这一说,确实有些奇怪。莫非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p>
「读者说:这一章还行,投票加催更。」</p>
39314532。。</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