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朱棣的盼望(2 / 2)

竖在平地上的信号塔,有点类似人的手臂,关节可活动,通过对两个手臂的摆动组成10种不同的方式来代表0到9的十个数字,做起来也简单。

张一凡一边指挥着让他们做出对应的手势,一边拿出他赶工出来的密码本,给站他身边的朱棣和徐达解释。说穿了,这种信号塔的传递方式,其实很容易理解。

就是先根据密码本,把想要说得话翻译成数字,再通过信号塔用不同的手势组合把消息传递出去。只要看到,那就能传递到。而有了望远镜的情况下,就能在更远的地方看到。

虽然说,之前张一凡所说,这种信号塔的传递消息,就像和人说话一样,还是有点夸张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相对烽火台那种,就真得是能说话的。

而汉字更是能做到言简意赅,相对西方的字母传递来说,就会更有效率。

徐达明白整个信号塔的运作方式之后,顿时大喜,当即决定,亲自出去挑选山头,看在什么地方部署信号塔,以此覆盖尽可能多的地区。

这个任务,确实需要有经验的将领来做这个事情,但是,不可否认,这也是辛苦的差事。但是,徐达不在意,只要做好了这个事情,蒙古要么别进关,如果进关的话,天气又不错的话,朝廷

官军这边就能对他们了如指掌。

如果到了这种程度,还不能给入侵的敌人以沉重打击,那就真不如回去种田得了。

朱棣这边,则立刻在全军范围内挑选头脑灵活的将士,由张一凡这边进行培训怎么操作信号塔。

军中将士,绝大部分都是不识字的。挑选出来的结果,发现大部分都是武备堂内进修的那些。

好在一个信号塔,就只需要一个识字的就成,其他守备和操作信号塔的,都不识字也无所谓。甚至一些只是中转用的信号塔,一个都不识字也没关系,只需要记录信号塔表达的内容重新做一遍就可以。

一个月之后,张一凡这边培训的差不多的时候,徐达也已经回来,把要部署的山头都在地图上有了标记。

大致上来说,主要是沿着长城一条横线,然后从山西边界那到山海关这边一共有三条纵线,以比较大的网格,基本辐射了整个北平以北地区。

接下来,自然是徐达选中的山头,修建信号塔以及部署操作和守备信号塔的士兵,军中所有的望远镜,也先都收集起来分配给这些信号塔士兵用。要等南京那边新一批望远镜运到之后,才会重新给军中将领配备。

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初的时候,这些部署基本完成,然后便是练习阶段。

北平这边传消息到指定信号塔,或者由边关那边的信号塔传递消息到北平。一开始的时候,不熟练,也会出错。天气不好的时候,有些信号塔距离过远,借助望远镜也难以看清楚。

对于这些情况,张一凡和徐达等人,便想着法子改进,或者用补救措施,来优化这种信号塔通讯方式。

不可否认,不管这信号塔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却是有无以伦比的速度优势。

只要半天时间,北平这边就能知道任何一地发生的情况。这在以前,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有了这个信号塔为辅助,经验丰富的徐达,立刻对重新进行了调整。至于怎么部署,张一凡是不了解。根据朱棣的解释,好像是有故意露出破绽的,还有兵力能迅速投放的什么,总之,徐达根据信号塔这种新的通讯方式,对北方一线,特别是山西和北平这边的兵力都有了调整。

张一凡最近一段时间,就老是听到朱棣的唠叨了:这都到了冬季了,蒙古也该来了吧?

以前的时候,就怕来骚扰,可如今,朱棣却是盼着来!

根据张一凡的印象,在原本的历史上,也确实有一段记载:洪武十四年正月,元将朵儿不花等犯永平。徐达奉命与汤和、傅友德率军讨之。

但是,如今张一凡的蝴蝶翅膀,已经引发了很大的变动。因此,他也不敢保证,明年正月的时候,那个关外的朵儿不花还会不会来进攻?

既然不能确定,他就索性不说了。

冬天的北平,又比南京那边更冷。寒风呼啸的时候,更是冰冷刺骨。

因此,大部分的时间,张一凡都缩在府里不敢出去。好在北方这边都有火炕,房子里是绝对暖和的。

蜂窝煤这种方便易用的取暖物,已经被朱棣带过来,并且在北平这边传开了。

徐达甚至都已经下令,在山西那边也开始推广。按照张一凡听到的消息,反正北方人都在说,今年的冬天不冷!这让张一凡差点就信了,出去了两天就又逃回了房子里!

外面开始下大雪,燕王府里,张一凡和朱棣一家子便在刷火锅。

张一凡是吃得带劲,刷火锅的肉,可是正宗羔羊肉,但是朱棣,却没多少食欲,只是对张一凡说道:「我说一凡,如今我们已经兵强马壮,也没什么可以再练的,我看是可以了吧?要

不,明年春暖花开,出去打一仗如何?」

张一凡听了,头也不抬,继续刷着羔羊肉,同时说道:「屁,我看就还不行,就军中那突火枪,看着就碍眼。信号塔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回头我就把这个突火枪给换了!」

突火枪就是最原始的火枪,还不如火绳枪,不管是威力还是射击距离,又或者是装填速度,都是全范围碾压的。作为穿越人氏,自然是瞧不起突火枪的。

朱棣一听,顿时大喜,敢情妹夫又有好点子了。他正想追问时,却听外面传来了急促地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