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略懂略懂(1 / 2)

“孝恭觉得此事应该怎么处理?”李世民问道。

这件事李世民也思考过,一直没有好的办法。

处罚轻了有损皇家颜面,总不能把长孙冲处死吧。

即便不考虑长孙无忌,他也要顾虑长孙皇后的心情。

李孝恭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会问他,苦笑道“陛下,臣管理宗人府,长孙冲也不归宗人府管啊。”

“此事事关皇家颜面, 你乃宗人府宗正,这件事也在你职责范围内,怎么就不能管了?”李世民说道。

李孝恭知道自己湖弄不过去了,想了想说道“陛下,不如让长孙冲充军,将功赎罪?”

“充军”之名大概在宋代前后才正式出现, 直到明代才开始作为一种刑名普遍行用。

但把罪人发入军伍,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并行用不断。

隋唐以前, 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只是偶尔行用,具有随意、临时的特征。如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4年)曾“发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其中就有把“逋亡人”等犯罪之人补充军伍进行作战的;汉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曾发天下“七科”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朔方,其中发入军伍的多数也是有罪之人。南北朝时期,逐渐出现了降死戍边的规定,如北魏高宗时期,大臣源贺上书,提议,“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罪,其坐赃及盗与过误之愆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高宗遂令“已后入死者, 皆恕死徙边”。(《魏书·源贺传》)这一时期, 不仅把犯罪之人发往军中, 而且使得“发罪人为兵”成为降死一等的重刑。

充军在唐朝并不是常规刑法,操作起来自然就简单了许多。

而以长孙冲的身份,不论发配到哪支军队中,别人看在长孙无忌的面子上,长孙冲都不会有什么危险,相当于是走一个过场。

李孝恭明白,李世民并不想真的处罚长孙冲,不然也不会问他了。

因此,他才想了这么一个办法。

充军可以让长孙冲离开长安一段时间,等这件事的风声过去,长孙冲在回来,也不会有人再提起了。

李世民想了想,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开口说道“传旨长孙冲以下犯上,罚其充军骁勇卫,不立下功劳永世不得回长安。”

“是。”李木应道。

圣旨自然不用李世民亲自写,有专门负责拟旨的官员,最后李世民只需要盖上玉玺就可以了。

没多久,长孙无忌就知道了李世民对长孙冲的处罚。

听到充军长孙无忌并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当听到充军骁勇卫, 长孙无忌脸色终于变了。

林轩是骁勇卫大将军,长孙冲有没有功劳还不是林轩一句话。

圣旨里可是说了,如果不能立功永世不得回来。

重要的是长孙无忌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行军打仗根本不会,如果别人不给长孙家面子,长孙冲哪有本事立功。

长孙无忌沉吟了一会,亲笔写下一份请柬,说道“来人,把这封请柬送到泾阳侯府去。”

“是。”管家躬身接过请柬,退了出去。

……

林轩从宫里回来,没有看到李丽质,有些奇怪的问道“公主呢?”

“回驸马,公主在书房画画呢。”青衣说道。

画画?

林轩突然想到他之前签到奖励的画艺精通,但是还重来没用过。

想到这里,林轩直接来到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