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我亲历亲为,那么一个项目不说多了,一个月要吧?我这个省投的董事长一年就算全陷到项目里去,也做不了多少事,怎么立足西川,面向全国?”
“虽然说,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负责人,都有相应的投资公司做出评估,比如临江古镇有李放他们文投,修路有交投,能源方面有能投,金融找发投,只要他们做好了基础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决策参考,我这个董事长最后拍板就行了。这好像也是很多领导的正常工作,但是,我们党一向提倡事实求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纸上谈兵的决策,是不科学的。”
“所以我现在的苦恼是,感觉自己浮在上面了。接触的都是方案,而我想接触的是活生生的人,是能够看见的物,我希望决策每一个方案前,都接地气,扎根,深入基层,踏踏实实地了解这个项目。以前在江城时,可以随时一竿子插到底,现在就不行了。”
“或者说,可以做一个区分,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那些特别重大的项目上。抓大放小,这的确是我们各级政府各个领导的工作思路,可是送到我这里来的,都是影响一城一地的重大项目,甚至关系着一省经济民生,我能够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
当时薛海到江城来,周仲荣做为地主,不仅对这位省投的董事长举行了盛大的迎接,态度也是亲热中带着恭维,现在,周仲荣成了省投的董事长,言谈举止,气度格局似乎都提升了一个境界,不再是一个市委书记的高度,而是站在全省的高度,不是俨然,就是一方大员的表现,叶三省一边认真倾听老领导说话,一边在心里对比,认为周仲荣比薛海合格得多。
“还有,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大小的标准如何界定?单纯以投资规模来分别吗?未必。有的投资规模小一些,但关系着更广泛的人群,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更直接,更大,比如一个引水工资,比如城市战略,这同样需要慎重,需要亲自调查研究。”
周仲荣缓缓说来,像是在说自己的工作和感受,可是整个人的气度,不再是以前市委书记时的精神和口吻,却另有一种从容和把握,微笑中也掩藏不了心中的睥睨之态。
叶三省的手机轻微震动,他看了一眼,是陆多多:
晚餐没有看见你。要不要找个地方坐坐?
没来由的,叶三省心里一痛,迟疑了一秒钟,回复:
遗憾。我在外面吃饭。要很晚才回。
陆多多很快回了一个字:
好。
“你们相信调查研究能让一个人变得聪明吗?”
周仲荣开始发问。
欧阳坚,李放,杨中包括石松乔互看一眼,都没有冒然回答,叶三省知道这种时候只有自己是最合适捧老领导嘴的人:“相信。如果说以前临江新城能够做起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我们在杨镇长的带领下,对临江镇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然后欧阳县长果断拍板。”
周仲荣脸上第一次对自己的前秘书露出怜爱的表情:“调查研究不能让一个人变得聪明,但可以让决策者少犯错误,或者明白错误会犯在哪里,能够对方案进行补充修正。所以欧阳书记,我对你们这个方案目前的意见是:还不满意,请你们再做调查研究。”
兜兜转转说了这么多话,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句,这也是省投董事长对文化水城方案的结论。
虽然没有一棍子打死,但至少目前,是否定。
虽然明知道可能是这样的结局,欧阳坚和杨中脸上都流露出沮丧的表情,李放抚慰道:“你们可以进一步补充修正,这也是董事长的意见。”
“回到省城后,我参加过不少项目会议,乙方都拿出PPT现场讲解,这可能不是我喜欢的模式,却也是一种比较有效快速了解项目的模式。以前我在江城,也是乙方,也会让招商部门做各种PPT去对投资商讲故事,也算是‘忽悠’吧。现在我坐在了甲方的位置上,有时我会在项目会现场想,这种‘忽悠’模式有没有可能上升到某种哲学的高度?比如忽悠都总是以未来的巨大利益换取被忽悠者当下、手中的现实利益,被忽悠者一旦被巨大利益所吸引,就会忽略手中所拥有的现实利益,心甘情愿地把手中的利益交给忽悠者。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你们文化现在讲的这个水城故事,还不足以忽悠我,我还不会把省投的资金往你们那里砸。”
省投董事长再一次确认对文化现在方案的否定。
“我们回去一定重新努力,提升整个水城规划,做一个更好更具说服力的方案。我们整个文化县委县政府,也会重新组织精兵强将,全力以赴地继续做好这个项目。”
欧阳坚坚决有力地说。
他肯定不甘心,同时这时候也应该这样表态。
“你们哪,野心太大,实力却太弱,基础也太差,强撑的话很可能把身家性命都搭进去。”周仲荣淡淡一笑,“要说也要怪我。当初在江城,我也是这样‘跳起摸高’,这种工作思路多少影响了你们。”
叶三省心里激荡,好生佩服周仲荣还是这样坦荡和霸气,可是突然之间反应过来,有一种强大的不安扼住了他:欧阳坚所谓的“精兵强将”不会也包括自己吧?这个任务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