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军工学复合体(2 / 2)

回到过去当学阀 蛰雷 2002 字 2023-04-30

尽管对于程诺做的这个决定比较激动,但身为科学院之人,蒋百里不由得为其担心道“这样一来,科研经费压力势必不会小到哪里去,我们将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这……这真的值得吗?”

程诺笑呵呵道“值,当然值,哪怕我们科学院最后失败了,只要国内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高等教育科研体系,于国于民都将大有裨益,再好不过了。”

夕阳西下,月亮开始接管这片天空。

“所谓立于皓月之边,不弱星光之势。”

……

此行目的地之一,英法两国,眼下分布着十多万华工。

某处工地宿舍,蔡大掀开门帘,勐地闯进来,鞋都没脱下,直接躺回自己的床上。

或许是太过生气,无论是仰躺还是侧躺,都不能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

宿舍本来就破破烂烂,里面的上下双人床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如今经过蔡大这么一折腾,整张床都发出了痛苦的吱呀声,兴许下一秒就要解体散架。

睡在上铺的同乡蔡贵不高兴了,探下来一个脑袋呵斥到“我说,蔡大你今天是抽了哪门子的疯了,咋滴,使不完力气了,对着这破床进行撒野,有本事你把洋人打一顿啊?”

蔡大本来就不高兴,如今被这么一激,怒气立马又烧起来,抬起脚对着上铺床板就是一下,差点把上面的蔡贵给蹬飞“打不了洋人,我还打不了你?”

上铺的蔡贵脾气也好不到哪里去,如今受到欺负,更是直接从上面蹦下来,把凳子一磕,卸下来一只凳子脚就要好好理论“别的我不敢说,今天怎么着也得治治你这嘴臭的毛病。”

蔡大蹭的窜起来,粗声粗气道“来啊,谁怕谁是孙子。”

眼瞅着两人就要打起来,宿舍的其他人赶紧站出来劝架,并询问其原因。

弄了半天才知道,问题出在了语言不通的问题上。

英法两国在华招募的劳工大多是首次踏出国门。初到欧洲,他们遇到不少困难,首当其冲的便是交流障碍。

由于华工团的管理者皆是英法军官,且当时高水平翻译人员又很短缺,以致两方沟通极为不畅,时常引发误解和矛盾。

眼下蔡大之所以生气,正是因为英国人说的“g”,被他们当成了成了辱骂人的“狗”,颇感气愤,拒绝配合工作。

双方对立之下,刚刚就被训斥了一顿,气不过之下,蔡大受到的惩罚更重。

问明缘由后,宿舍的几名华工顿感辛酸,同时夹杂着些许无力,屋子里的气氛既压抑又沉重。

蔡大冷静之后,心里开始隐隐有愧疚之感,极力想缓和气氛,可惜这个实在是难为他了,尝试几次后,气氛反而越来越怪,最后无意间瞥到桌子上的报纸,兴奋地拿在手上,想去读一下新闻。

可拿到报纸后他突然想起来,自己就会写个名字,通篇下单更是不明其意。

最后还是蔡贵接过报纸,拿过报纸认真道“异国他乡,大家都不容易,还是我来吧。”

读了报纸后,他们才发现,这份报纸《华工杂志》满篇介绍的都是程诺,除了描述其个人成就外,更是冠以华人骄傲名声,表示这位大才将会来到英法,慰问当地华工。

这下倒好,屋里的气氛彻底热烈起来。

其实上报的这件事,程诺本身并不知道,这些都是蔡元培一手安排的。

原来这份《华工杂志》是由也由华法教育会所负责,创办人虽是齐云卿,但蔡元培为该刊撰写了不少文章,与其关系非常好。

旨在向华工普及知识、教授语言。该杂只用白话文写作,大大地方便了劳工的

虽然华工整体的识字率并不高,不识字者“十有”,但他们也可以聚集起来,听人读报,故《华工杂志》的影响力非常之高,是该时期华工的主要读物之一。

离开之前程诺曾向蔡元培说了一嘴,说是可以考虑争取一下这十四万华工群体的支持。

当时程诺只想着是玩笑话,可没想到蔡元培真的提前去做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中国坚持中立立场,后来随着时局变化选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但由于经济落后、国力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北洋政府最终没有直接派遣军队参战,而是通过“以工代战”的方式履行参战义务。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政策也平衡了深刻的国内矛盾。

而这批华工为一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中间因为赴法途中遭受德国潜艇袭击,战后清扫战场被地雷、炸弹炸死以及死于疾病,死伤众多。

令人失望的是,尽管有如此多华工埋骨他乡,无法魂归故里,一战结束后协约国依旧将中国的功绩一笔抹杀,完全否认了华工的牺牲和贡献。

而程诺此行联系华工,慰问这批辛苦之人的同时,宣扬我们的功劳,最后帮助这批人回国。

若是有可能,还可以将其引入自己的工厂中。

如今得到家乡大科学家的关心,内心更是止不住的狂跳。

“快说说,上面还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