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是湖南省会,位于湘江东岸。自西汉起,长沙王吴芮便在长沙修筑城垣。现有的长沙城墙源于明朝洪武年间,由指挥邱广重新修筑,砖石结构,高八米,周长十四里。
署理湖南巡抚文格不愿不战而降,妄图集中兵力守卫长沙。他散发饷银给长沙守军,引用当年长沙之战的例子,试图鼓舞守军士气。
1852年,太平军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在此阵亡。太平军数万人在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的亲自指挥下,围攻长沙三个月,最终徒劳无功,只得引军他去。
那一年,吴捷已在东殿小有名气,也参与了长沙之战。
五年后,他率领大军兵临长沙。虽然相隔不过五年,复兴军却已今非昔比。文格打算螳臂当车,实在是自不量力。
复兴军夺取长沙的过程略有坎坷,但总体顺利。
7月14日12时,复兴军以左七军军长冯桂芳的名义,向署理湖南巡抚文格发出最后通牒。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通牒上写明,长沙守军必须在7月17日12时前投降,上缴一切武器,开到长沙城外指定战俘营。否则,复兴军将强攻长沙城,降低俘虏待遇。
7月15日,复兴军战舰驶抵长沙临湘门外的湘江。临湘门又称大西门,离湘江最近,门外是一处水陆码头,商铺、屋宇林立。
复兴军争取民心,不愿破坏民居。左七军炮兵师一连官兵从战舰上卸下两门105mm榴弹炮,使用军骡拖上岸,避开民居构筑炮阵地。
湘军刘松山部战斗力较强,老兵相对多些。刘松山已与复兴军达成秘密协议,准备向复兴军投诚。
萧启江部都是新兵,第一次上战场,战斗力较弱。但萧启江不愿不战而降,试图碰碰运气。
文格麾下还有一支镇筸兵。镇筸兵都是镇筸县(今凤凰县)人,大部分都是湘西苗族,战斗力也很强。
复兴会长沙情报站已经收买了很多镇筸兵,只有部分死硬分子打算负隅顽抗。
除这三部兵马外,长沙守军还有绿营、团练等,零零散散约有一万五千人。
这么多的兵力,本该配置在城外防御要点上,实施梯次防御。但文格不敢在城外与复兴军交锋,把清军全部撤回城内,希望凭借城墙抵御复兴军。
出乎清军意料的是,复兴军避开了临湘门,选择在空旷的僻静处设置炮阵地。炮阵地距离长沙城墙约有700米,不到二里,可以避开守军大部分炮火。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晚清时,攻城一方往往选在城门附近,可以借助城门外的民居作掩护。守城一方也对症下药,往往把火炮火枪配置在城门附近的城头处,以杀伤攻城之敌。
复兴军选在僻静处攻城,正是算准了这一点,完美避开守军重炮。很快的,炮阵地设置完毕。炮兵营长吕大良亲自指挥,轰击长沙城墙。
在这样近的距离上,火炮只需采取直瞄即可。为了获得最大威力,还应采用最大号装药,使炮弹出膛时获得最大的初速度。
吕大良原是近卫团一连复兴委员,后自愿报名参加炮兵,如今已经成为炮兵营长。直射城墙并不难,但吕大良仍然珍惜每一发炮弹,把每一次火炮射击当作提高部队炮术的重要机会。
果不其然,四发穿甲弹后,长沙城墙出现一段十余米长的缺口。
这段城墙属于镇筸兵的防区。镇筸兵惊疑不定,一直在等着复兴军攻城。但复兴军信守承诺,不会17日12时前入城。
文格气急败坏,从藩台衙门里提出一万两银子,募集到一百名镇筸兵、两百名湘军新兵,充作敢死队。
镇筸兵非常悍勇。曾国藩在长沙创建湘军时,与湖南绿营发生冲突,镇筸兵曾围困曾国藩的团练局。1852年长沙之战时,镇筸兵甚至主动缒下城墙,追杀城外的太平军。
湘军新兵隶属于萧启江,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了三十两银子甘冒生命危险。
一百名镇筸兵、两百名湘军新兵拿到赏银,从城墙缺口处涌出,朝复兴军炮阵地涌来。他们接连越过护城河、壕沟,并没遇到抵抗。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清军敢死队心中狂喜,以为复兴军疏于防备。距离炮阵地还有四百米时,在炮阵地前一百米的隐蔽式机枪阵地上,两架自动机枪开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