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暂时不向辽河地区移民,而是等辽东局势彻底稳定之后再说。
这个论调实际上就是朱由校想要的,此时收复了辽河平原,对于大明来说确实是好事。但这个好事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大的风险。
那就是明军将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野猪皮也开始在辽河平原上大打游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进行抢劫怎么办?
到时候野猪皮又带领着这个强盗团伙抢劫到了物资,他们内部又稳固了。再来回的消耗个几年,大明的国力一直被这样牵扯在辽东进行消耗,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天灾人祸?
只要大明暂时不向辽河平原大量移民,野猪皮就抢无可抢。到时候只能来抢明军的军用物资,可现在的明军是野猪皮能抢得了的吗?就算是让他们抢到些东西,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不可。
“当然,尽管暂时不向辽河地区移民,但沈阳和辽阳这些城池的行政还是可以先铺设起来。吏部选些官员派过去吧!”朱由校对王绍徽吩咐道。
“臣遵旨。”王绍徽躬身领旨。
这次早朝朱由校又再一次顺利的达到了目的,他没有给野猪皮留下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
而辽河平原在很多官员眼里,确实就是一块肥肉。
实际上在朱由校眼里,辽河平原确实也是一块肥肉,皇家财团注定要吞下辽河平原的资源。
同时整个东北也是朱由校眼中的肥肉,尽管小冰河时期东北的冬天冷得有些吓人,但并非不能进行生产开发。大不了在东北种植一些生长周期较短的农作物,例如大豆。还有东北的矿产、森林,都是大明需要的资源。
即将到来的小冰河,将导致大量的天灾。
在天灾面前,只要扩大人均资源总量,再调配清楚就完全能够撑过去。拿下整个东北,是势在必行的。
早朝过后的朱由校,回宫和皇后她们过中秋去了。
而在前线的官兵,则在后勤补给中领取到了朱由校让人送去的月饼,这是很早就准备的了。
这些月饼发到各级官兵手上,各级官兵纷纷感动得一塌糊涂,在教导员的带领下,纷纷宣示誓死报效皇恩。
孙承宗和孙传庭则收到了从京师快马发来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辽东总督孙承宗、金洲镇总督孙传庭,收复辽河疆域有功,特赐二人麒麟服各一件,黄金千两。加封孙承宗太傅之衔,孙传庭太子少师之衔。另前线军情瞬息万变,为适应战情,着令成立‘辽东指挥部’,孙承宗担任指挥部司令,孙传庭担任指挥部副司令。辽东镇、金洲镇、东江镇皆归辽东指挥部指挥。”
“臣孙承宗(孙传庭)叩谢皇恩。”孙承宗与孙传庭二人接下圣旨,这道圣旨也意味着辽东明军从分散走向了统一的作战和指挥。
随即太监又分别给孙承宗和孙传庭传递了一封朱由校的信件,主要是交代作战方面的事情。
朱由校在信中交代孙承宗和孙传庭谨慎进兵,以保存己方有生力量、杀伤敌方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思路。
信中的内容并不是指挥前线要采取什么战术去打,而是向孙承宗和孙传庭表达了明帝国的需求。
此时的需求,就是稳定。
一个王朝的灭亡,通常都是在动荡中导致的。要想稳定,明军就不能损兵折将。
孙承宗和孙传庭看过信件之后,当即给朱由校回了一封信,让传旨太监带回去。君臣之间这样的信件往来还是比较频繁的,这显然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习惯。军臣之间保持沟通,双方阐述好自己要干什么,想得到什么目标的意图,也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猜忌。
“此次进兵,稳为上策。”孙承宗对皇帝的意见也是很认同的,他与孙传庭已经基本推测出了野猪皮很可能在这次明军进攻铁岭的过程中发动一次大反扑。
八月十五,明军在沈阳过了中秋。
翌日,孙承宗与孙传庭在中军点将,沈阳二十万明军当日开拔向北,向铁岭方向徐徐推进。
没有猜错的是,野猪皮确实打算发动一波反扑。在明军向铁岭发动进攻的路上,建奴的斥候是一拨接一拨的出现在明军周围,与明军斥候杀得难解难分。
双方还未交战,侦察与反侦察只见的较量就开始激烈进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