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归顺或者毁灭(1 / 2)

鲁承祖用兵也是多多益善,他知道不能让明军失去管理,知道军队跟流寇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没有钱粮供给。

失去政府的明军在得不到钱粮的情况下,毫无疑问大多数人立刻会变成流寇打家劫舍。

当然要把所有的明军收编并且带上一起行军,哪怕山东明军战斗力和装备不行也没关系。

给他们“南明”一级乡勇待遇,作为随军劳力参与挖战壕、修堡垒、阻断贼兵逃路,免得失去组织又有武力值的明军祸害地方。

做这些只需要体力和纪律基本没有危险的工作明军应该能够胜任,保守估计集结四五万明军和地方青壮应该很轻松。

山东方向,鲁承祖、茅元仪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他们进兵途中打掉了十几支造反武装,足以确保经过的地方恢复社会秩序。

留下一部分“战神”军人带领老百姓生产自救,尽快完成保甲联防体系正在进行中,不久地方上的乡勇武装就能够自保无虞。

鲁承祖、茅元仪统领的山东这一路人马越聚越多,组成部分有少量留在山东发展的“战神”子弟兵,一万余一级乡勇,六千登莱巡抚抚标营人马。

还有四五万大明山东守备军、卫所军、团练军、衙役、捕快,有三四万被围捕的山贼、流寇也被充当杂役跟随大军挑担、推车、喂马。

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德州地界时人马已经超过十万,鲁承祖和茅元仪甚至认为凭借这一路人马击溃闯贼打到陕西都不在话下。

成大事、何可纲已经带着许多前大明文武在天津卫等候南王。

他们中有松山战败不肯变节的大明宁前兵备道邱民仰、总兵官王廷臣、副将江翥、姚勋、朱文德等文武,还有松山之战带兵溃逃的总兵官王朴、白广恩、唐通以及他们麾下的诸多将领。

原本洪承畴麾下的诸多文官武将时隔三年在天津卫聚首,一时间感慨良多,特别是以为将要死在建奴手中的邱民仰、王廷臣、江翥等等。

饮水思源,大家都念叨南王恩德,接下来如何报答南王救命之恩邱民仰、王廷臣等等都有了主意。

纳入何可纲指挥的有四五万原大明军人,这一次除留下一大半在辽东、朝鲜驻防外,有两万精兵被选拔渡海来到天津卫。

经过一两年跟“战神”子弟兵并肩作战,这些明军基本被同化,他们也换上了“南明”造,一个个自信心爆棚,打建奴大家都没怂,流寇算什么东西?

这些从辽东战场归来的明军对于即将对决的流寇嗤之以鼻,人人都想斩杀贼兵换赏赐。

天津卫早就执行军事管制,所有人准进不准出,连大明、“南明”文武都不例外,他们在等待南王,在等待南王出兵往西摧枯拉朽,他们根本不知道还会等到大明太子和英国公。

三月份,又有许多大明文武和宦官逃到了天津卫,只要是人大多数都不傻,大明文武在被闯贼截断道路或者干脆被贼兵打散之时都知道一路往东、往海边跑,京津高速大马路的东起点天津卫是第一选择。

当惊魂未定的文武逃到天津卫时,发现自己的选择太对了,这里井井有条,物资储备充足,“战神”军人和大钱庄警卫早就接管了城防,所有的大明官员都心甘情愿服从“南明”将领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