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5章:世有聪慧明达人(2 / 2)

逍遥江山 一景之月 2003 字 2022-10-04

“可不是么,这几年王振仗着手中的权势,做的坏事可不少。这才安分了几日,我们这是怕他死灰复燃了,咱们已经隐忍了这多年,总不能这么一直隐下去吧,是时候拿出点实力了。”

三人说完,目光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杨峥。

杨峥这些年虽不做事,但首辅的位子却是一日比一日牢固,这帮大人别的事情尚且能拿到主意,做起事来也称得上大刀阔斧,颇具大将风度,可一旦碰上了王振的事,四人仿佛商量好了一般,总把这主意集中在杨峥的头上。

杨峥眯着双眼没有立刻表态,从今日王振的举动来看,王振的用意其实并不难揣摩,无非是借着这次机会向百官展示一下自己在小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从而达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效果好借用百官的力量来抗衡内阁罢了,远非陈循等人所说的大事,但王振此举对于杨峥与陈循等人来说并非是什么好消息,因为内阁秉着无为而治的方针,这几年来的确没做什么大事,甚至在司礼监为所欲为的时候多数选择了沉默,虽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摧毁王振,但百官并不这么想,没准儿在他们的眼里,杨峥领着的这一帮不过是仰仗司礼监过活的窝囊废而已,其间他们做了多少的斗争,多少的清流弹劾司礼监专权、逾越,但人家就是没事,权势上虽不如内阁但人家在小皇帝心目中的信任,那可是无人能比的,为了他皇上甚至连祖宗规矩都不顾了,京城的衙门顺着他老人家的官儿,哪个不是官运亨通,那些肥差衙门可都是他的亲信给把持的着,这些年都富得流油,在京城的一亩三分地上,那个不羡慕,又有那个不眼红的,但说这些倒也罢了,偏生人家从内到外都有他的嗯,哪怕他是个太监,做的坏事儿不少,文武百官弹劾他的人大有人在,可到了小皇帝哪儿,再坏的事儿也都成了为国为名的好事,再多的弹劾也撼动不了王公公的地位,有心人还发现,朝廷的言官每弹劾一次,王公公得到的好处就越多,他手下的官儿总有人会步步高升,一来二去给王公公做左膀右臂便成了京城最热闹的差事,比起那些寒窗苦读十年都要来得快,来得实在,局面如此,如何不让人心动呢。

但问题的关键是内阁,在这件事上若是有所表现,那么这事儿就不好选了,司礼监的好处虽大,可名声却不好听,不是所有的官儿都可以放弃名声的,可若内阁还是一如既往的不作为,那名声固然是重要,到底不如实惠来得实在,所以百官一直在犹豫,也一直在等待,而陈循等人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面色才如此难堪。

内阁寂静无声。

五人谁也没啃声,谁也没就着话头继续往下说。

许久才听得曹大人开口道:“卑职也知道大人的难处,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咱们再不作为,只怕人心尽失了,到时就算我们有心杀贼,只怕也无能为力”。

陈循等人立即表示了赞同。

杨峥淡淡一笑,道:“这几年王振的确做的过分了些,但还不到时候嘛”?

陈循叹了口气,道:“未必吧。”说完从怀里摸出一份奏章来,递了过去道:“这是今日一早科道送来的奏章,我怕你不好做决定,这事儿也就给压了下来,如今看来有必要给你看看了。”杨峥不动声色的接过那奏章,一目十行的看下去。只见兵部给事中胡丹上疏弹劾自去年到今年年底所做的徇私舞弊之事,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势,王振先赐司礼太监王振白金、宝楮、彩币诸物,王振侄王林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同年三月,降巡抚山西、河南兵部侍郎于谦为大理寺左少卿,仍任巡抚。于谦担任山西河南巡抚十馀年,因惧盈满,举荐参政孙原贞、王来代替自己。当时王振方用事,于谦每次进入京师汇报,未曾持一物交给王振。而且又有御史有姓名类似谦者经常忤逆王振,王振以为就是他,于是怂恿言官弹劾,罢为大理寺少卿。此后河南、山西两省百姓赴阙乞留,而皇亲贵族亦上奏于谦不能离开,于是才恢复命其担任巡抚。

今年年初,竟命工部修大兴隆寺。寺初名为庆寿寺,在禁城以西,金章宗时建。王振言其敝,命役军民修,费用数万,壮丽甲于京都。小皇帝随后亦参观对其赞不绝口一事,这事儿百官都心知肚明,许多官儿也是愤愤不平,碍于王振太过聪明,凡事的背后必带着小皇帝亲临,所以百官既便有心想要弹劾也有所顾忌,毕竟是王振的背后还站着另外一个人,弹劾王振无意是弹劾九五之尊了,虽说本朝太祖开了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认为不对的,就可以尽管说出来,用不着担心会得罪皇上,皇上再不得人心,也不愿意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被言官骂得无地自容了也只是让锦衣卫拉到午门外疼打一顿而已,熬过去了那就是无伤的荣耀,所以从太祖朝开始给皇上上眼药,鸡蛋里挑骨头的事儿没少干,但做这些事儿人也不过两三个不怕死的御史而已,大都数的人还是畏惧皇权的,凡事涉及到皇上的任何事,无论对与错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是为何小皇帝能对王振无比信任,实则是王公公摸透了百官的心思,偶尔有几个大胆的王公公无不动用雷霆手段加以打压,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敢上奏章了。

杨峥将奏章读完,立即这的确是一个好机会,因为这些罪名并非是空穴来风,那胡丹必然是掌握了不少真凭实据,而王振的为人他也知道,这些年一心彰显自己的权势,对于那些顺从自己的亲信信任有加,凡事有肥差上不了自己的亲信,久而久之必然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据他所知这胡丹是个直肠子,早前给仁宗皇帝递了一道奏疏,一一罗列仁宗皇帝的种种罪行,还很不客气地说:“皇上你昏聩多疑、刚愎残忍、自私虚荣。既是昏君,又是暴君。既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男人。普天下的臣民百姓,早就对你有意见了。希望你改掉这些坏毛病!”

此事在当时可以说是引起了轰动效应,消息频传,街谈巷议,举国轰动,尽人皆知。胡丹呢,倒也不怕死,是我骂的就是我骂的,很有自知自明地买好棺材,放在家中客厅里,等着皇帝杀掉他以后用来收殓。家人也做好了被砍头的准备,经此一闹,胡丹名动天下,借着这股风气,胡大人凭一身聪明颖悟、通权变达的本事,在大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混得风生水起。其官儿也一路水涨船高,从最初的小小的七品御史做到了副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今年年初,王振不知是看他不顺眼,还是有意提拔亲信王朗为都御史,虽说这事儿被杨峥给搅黄了,但王公公贵人不忘事,再一次动用了手段向朝廷举荐了工部给事中汪涛取代了他的位置,王朗因此痛恨王振,从今年年初就着手收集了王振的罪证,他与陈循有同年之谊,便将这份奏章送到了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