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机场风波(一)(1 / 2)

唐秋离自郑州乘坐专机,在乐一琴带领二十二架战斗机护航下,一路平静到达南京机场,庞大的机群,在南京机场上空盘旋,场面蔚为壮观,一时间,街头的行人为之驻足,翘首仰望天空,这也是首都南京少见的一景,联想到近rì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马上就想到,这是哪位在华北,把rì本人打得落花流水的唐副委员长来了。

唐秋离人还在天上,已经先声夺人,可下了飞机之后,却没有惯常的国府大员亦或是军事委员会要人前来迎接,他已经心生jǐng觉,别人没有见到,却被一大帮记者包围,一个颇为jīng干的记者,劈头盖脑提了几个问题,抓住山西的事情不放,矛头直接指向唐秋离。

唐秋离明白了,这应该是一种有意的安排,包括这个发问的记者,也是事先安排好的,说不定是中统局的人,在众多媒体面前,给自己难堪,也是想要杀杀自己的威风,往更深一层考虑,何尝不是蒋委员长的授意,在公众面前削弱自己头上的光环,为对自己()下手做好舆论准备。

唐秋离从一个表面现象,立即推断出背后的含义,也知道这一招的厉害之处,答对不甚,丢城失地,坐视国土沦丧,友军遭损,最起码指挥不力的大帽子,就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接着国民参议会弹劾自己,要求到场解释,蒋委员长便可顺理成章的顺应民意,组成军事法庭,弄个指挥不力的罪名,解职反省,幽闭在南京,也是有可能的。

自己不是张学良,更不是杨虎城,蒋委员长想动手顾忌颇多,不得已出此计策,先造舆论,后动真格的,即使是现在无法奈何自己,也在国民心目中预先埋下伏笔,为rì后处置自己创造条件,换做是张学良或者是杨虎城,亦或是其他地方实力派,今天到机场来的,就不是一大群记者,而是武装宪兵或者是军统局的特工了。

瞬间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节,唐秋离已有定计,眼中厉芒一闪,随即敛去,故作惊讶的反问道:“这位记者先生,不知道您的消息是从哪里道听途说的?山西何尝全境沦陷,如若不信,您大可去山西走一走,如果能遇到一个rì本兵,唐某愿意自裁以谢国人,至于晋军在此次战役中损失惨重,那也是题中之意,守土抗战是每支军队的职责所在,我华北dú lì师何尝不每rì与倭寇血战,几时喊过辛苦,叫过损失?”

唐秋离这一番话,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原本以为他会在山西这个问题上辩解一番,那个提问的记者,也拉开架势,赳赳如斗架的公鸡一般,准备与这个名噪一时的副委员长唇枪舌剑一番,好博得头彩,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因此而一举成名都说不定,敢情,那个时代的人,也知道炒作,看来,这是个很有历史渊源的遗留问题。

哪知道,人家根本没有搭茬,山西还在华北dú lì师的掌控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山西之战,无论过程如何,最终的结果说明一切,反复争夺,失而复得,也是符合战争的自然法则,唐秋离大可以说,先前的rì军攻占太原,攻占山西,是他的策略之一,是诱敌深入,为了使rì军分散兵力,各个击破,最终聚而歼之,太原之战,便是这一策略的集中体现。

至于阎锡山的晋军在山西之战中损失惨重,也属于正常现象,作为地方军队,保卫的又是自己的家乡,就算是拼光了,也是本份罢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只能说明你阎锡山统辖的晋军尽力而已,与其他人无关,更不值得叫委屈喊冤,倘若打败了,那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乡亲了。

所有的记者都集体失言,那个西装革履的记者,更是目瞪口呆,原本准备的一大堆诘问之词,大肠干燥般硬生生憋在肚子里,好不难受,唐秋离的话,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他本能地觉得,这些话在哪个方面有问题,可挑不出毛病,也就无从反击。

这个记者当时就冒出汗来,他是带着任务来的,就这么铩羽而归,一个回合就被唐秋离斩落马下,回去无法向上司交差,如果不弄到点儿东西,回去没有好果子吃,想到局座叶秀峰yīn狠的眼神,他禁不住心里一哆嗦,心一横,牙一咬,上前一步,拦住要转身离去的唐秋离。

“唐副委员长,据说目前的华北战事颇为不妙,关东军部队已经大举南下,dú lì师腹背受敌,华北即将不保,您来自华北前线,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又是如何应对,部署兵力的?请您给予答复,以安国民之心?”这几个问题一抛出,不但所有的记者都竖起耳朵,观察唐秋离的反应,发问的家伙更是目不转睛的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