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定位(1 / 2)

文艺生活 薪越 1024 字 2022-10-03

不论媒体和观众如何评价,好梦公司内部对《英雄》有着明确的定位。

这是一部严格按照商业模式操作的商业大片。

说模仿《卧虎藏龙》也好,说剧情苍白无力也好,说好梦公司炒作骗钱也好,这些争议在电影公司看来意义不大。

在商业化的社会,电影的定位很关键,如果定位不准确,成功的概率不高。

什么是定位?

简单的说就是电影拍出来给谁看,是给西方人看,还是给东方人看,是给电影节的评委看,还是给上级领导看。

定位不同,电影剧情和拍摄手法就会不同。

《卧虎藏龙》在北美取得票房成功,正是由于它在定位上倾向于西方观众,李桉的目的是想进入北美市场。

每一件商品都有它的市场定位,没办法让所有人喜欢,只是有些商品走大众化路线,有些商品走小众和精品路线。

这是商业片和文艺片的区别。

《英雄》显然走的是大众化的商业路线,既然如此说艺术就显得过于矫情了,直白点说就是为了票房,为了赚钱。

但在宣传上不能这么直接,要做一番包装,不能说我就是想让观众掏钱。

这和广告一样,都是卖东西,有些商家能卖出花样来。

保健品广告能和过年给老人送礼挂上钩,手机广告里的常和父母联系,是在打温情牌,突出商品的卖点。

或者说是商品的附加价值。

《英雄》的卖点不少,像是弘扬传统文化,国内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平,最先进的特效,大投资大明星的大制作等等。

这么一包装,观众认为是在看一部有价值的电影,而不是一部烂片。

这就是商业操作的手段,不算是欺骗消费者,只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

明确的定位,商业化的操作,是商业片成功的基础,再加上影片的质量和明星效应等综合因素,能够提升一部电影成功的概率。

实际上,每年失败的商业大片远比成功的数量要多。

有了这种定位,好梦公司不太在意专业影评人的看法,更为重视观众的意见。

假如是一部拍给电影节评委看的文艺片,那就要考虑影评人的感受了。

影视公司、影评人和观众所处的位置不同,对影片的看法难免存在分歧。

事实上,影评人对《英雄》不太友好。

有评论家指出在《英雄》花样百出的商业包装下,其实怀揣着野心。

这个野心就是审判此前所有武侠电影共同宣扬的江湖情义、快意恩仇之类的精神糟粕,代之以一个“天下和平”的崇高愿望。

在《英雄》对传统“刺客侠士”那种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的审判中,隐藏着一种奴性的伸张和复辟。

换句话说,国君是好人,是大救星,刺客被国君的人格魅力征服,甘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有鼓吹帝王思想的嫌疑。

这和刺客侠士四海为家、藐视皇权的侠义精神不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