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斯大林看来,拿下华沙,苏联就能转入战略防御了——只要能守住,能把德国人大部分的兵力吸引过来,让英国本土得以维持,再合英美苏三国之力慢慢消耗德国,最后总能取得不错的结果。
“总书记同志,防守华沙的关键不在华沙,而在于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一线。”沙拉什尼科夫看到斯大林要发火,连忙转移话题,“因此我们应该减少西方面军的兵力到100万左右,使之能守住华沙城,并且保持华沙-布列斯特要塞一线的交通线就足够了。而且西方面军也不再需要庞大的机械化集群,应该把它们抽调出来,用于白俄罗斯方面军(原预备队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同时,华沙、布列斯特、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等地,都要做好被德军包围的准备。”
“准备被包围?”斯大林看着沙波什尼科夫,“有那么严重?”
“可能性是存在的,”沙波什尼科夫眉头微皱着说,“在泥泞季节到来前,我们有可能和德国人在白俄罗斯打一场坦克大决战。如果不能取胜,就会面临大量部队被德军分割包围的命运……而我们的机械化部队,很有可能打不过德国人。”
“所以他们干脆就准备被围困?”斯大林问。
“是的,应该要有所准备。”沙拉什尼科夫说,“华沙战役告诉我们,机械化部队在城市攻防战中的作用不大。要想攻占一座由大军驻防的城市,就必须付出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生命。”
沙拉什尼科夫的盘算也不错,他知道苏联的那些坦克军、坦克旅多半打不过德国人的装甲师。因此白俄罗斯方面军极有可能在坦克会战中败北!
那么作为总参谋长,他就要为可能的败北安排好解决方案。撤退肯定是不允许的,斯大林无论如何不会答应把白俄罗斯交出去。所以就只能选择守卫坚城了……让德国人来围困吧,华沙、布列斯特、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再加一个列宁格勒,如果每座城市都用60万人去围困,那么300万德军就被牵制住了。
“好的,就做这样的准备吧!”斯大林对沙波什尼科夫的建议也非常赞同,“至少要有被围困18个月的准备,粮食、武器、弹药,都要尽快准备,城内的无用人口可以安排迁移。”
斯大林说的都不是问题,因为战争爆发的时间比历史上晚一年,之前又有海量的美援到手。所以红军的准备非常充分,在明斯克和布列斯特本来就储备了足够的物资。现在分散一些去华沙和斯摩棱斯克就行了。至于疏散人口也不难,华沙和布列斯特本来就没什么居民,只有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需要疏散一下,但是这对布尔什维克党根本不是事儿。
“总书记同志,我还有一个建议。”
总参谋长和副国防人民委员没话说了,海军总司令员库兹涅佐夫又开了口:“我们应该要求美国向爱尔兰派出陆军。”
“海军人民委员同志,”莫洛托夫笑着插话,“你以为我们没有提出过吗?我想英国人也一定提出过。但是现在大西洋的海权在德国人手中,物资运输非常困难。所以美国人根本不可能把大量的军队运往爱尔兰。”
“不,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库兹涅佐夫说,“因为德国人的海权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制空权上的。真正让英美舰队害怕的不是德国的战列舰,而是Ju288轰炸机携带的弗里茨X遥控滑翔炸弹。”
其实库兹涅佐夫的话只对了一半,单是Ju288和弗里茨X炸弹美国人不害怕的。问题是德国还有航空母舰,还有福克零式,还有许多新锐战列舰,还有4艘可怕的导弹巡洋舰!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英美在大西洋的海军变成了存在舰队,根本不敢和德国海军在北大西洋开战。
“但是秋分一过,形势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库兹涅佐夫说,“因为地球角度的原因,秋分之后直到第二年春分间的时段里面,北极点一直是夜晚,而靠近北极圈的北大西洋航行上也是昼短夜长。而且气候也会变得非常恶劣,即使是白天也多风雪和大雾,德国人的飞机很难出动。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依靠双方的战列舰决胜负了。”
“战列舰?”斯大林仿佛想到了什么,“我们有苏联级和喀琅施塔得级!”
“一共有6艘!”库兹涅佐夫有些得意地说,“10月份全部能够出动。另外美国会有2艘强大的南达科他级,英国应该2-3艘乔治五世国王级。总共会有10-11艘超级战列舰!足够护送美军抵达爱尔兰了。”
斯大林看了看莫洛托夫,后者马上说:“总书记同志,我马上去一趟伦敦和华盛顿。”
斯大林点点头,补充道:“告诉美国人,我们已经完成了约定,现在该他们上了。”(未完待续。)